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王翠玲/文 记者 卢正辉/图)今后,光明十余万学子全员有望到深圳科学技术馆开展科学教育,享受更多专业科教资源!9月28日上午,光明区教育局与深圳科学技术馆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率先整合优质科教资源,共同开发科学探究课程、开展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等,推进教育模式与科技场景的深度共创,以光明科学教育的强引力构筑起涵养科学精神、培养未来人才的蓬勃生态,打造全国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典范。
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承担着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改革使命。此次合作并非“从零起步”,而是优质科教资源的一次精准对接、深度协同。近年来,光明区树牢“科技·生态·幸福”教育理念,出台《光明区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顶层设计文件,大中小幼全链条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创新改革,通过深化科普学分制试点、“每周半天计划”试点、构建馆校联动模式等创新举措,持续优化科学教育生态,打造出“走进科学城”等深受家长欢迎、学生喜爱的科普研学品牌。经过多年深耕,光明区科技创新教育蓬勃发展,获评广东省首批科学教育示范区等重磅荣誉;“十四五”以来,光明学子斩获国内外科创主流赛事奖项超3570项。坐落在光明科学城的深圳科学技术馆,建筑面积12.83万平方米,是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拥有“宇宙起源”“基因密码”“海洋科技”等24个主题展区、950个互动展项。今年5月1日,深圳科学技术馆正式开馆,迅速跻身大湾区“顶流”,是市民感知前沿科技、青少年探索科学的重要平台。
根据协议,光明区教育局、深圳科学技术馆将推进多项重点合作,比如,光明区教育局将分别组织全区中小学全体学子到深圳科学技术馆参观学习、指导各中小学与深圳科学技术馆共同开发科学探究课程、邀请深圳科学技术馆开展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合作探索光明区天文教育“星光计划”与天文资源共享等。这意味着,深圳科学技术馆的优质科教资源,光明学子将实现“全员共享”,每个光明的孩子都有机会走进科技前沿,接受浸润式科学教育;深圳科学技术馆将协同光明区各中小学,开发出更有深度、更有体系的科学教育课程;深圳科学技术馆的“光明顶天文台”“天象厅”,将为光明区实施天文教育“星光计划”提供厚实保障,叠加光明区的“自有动作”,未来光明学子有望通过远程链接看到南半球的天空……
深圳科学技术馆馆长郑永春表示,中小学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塑造科学思维的关键时期。此次与光明区教育局全面合作,将深圳科学技术馆的科教资源与光明区中小学对科学教育的需求紧密结合、深度对接,打破科技场馆与中小学之间的壁垒,把前沿送到孩子身边,真正实现科学教育的常态化、普惠化。期待深圳科学技术馆能成为光明学子走出教室的“第二课堂”、老师们走出学校之后的“第二讲台”,成为师生可以自由探索、无限遐想的科学乐园,打造全国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典范。
光明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伟波表示,光明区教育局将做好学校的动员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动态联动机制,确保合作落地见效。此次合作不仅是优质科教资源的叠加,更是教育模式与科技场景的深入共创,希望以此为新起点,将科学的种子更深地“埋”进课堂,将课堂更广地延伸到科技前沿场景,让光明科学教育的强引力构筑起涵养创新精神、培育未来人才的蓬勃生态,加快打造与科学城共荣共生、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一流教育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