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雨天接娃挤路边,浑身溅得湿淋淋!”区政协委员陈明翔、王国涛联合调研揪出这一“急难愁盼”后,区政协第一时间跟进:既提交专项提案定方向,又对接教育局、建设单位协调资源,全程紧盯施工进度促落地。如今龙华外国语学校170米风雨连廊建成,家长候娃不晒不淋,大伙纷纷点赞:“这事办得够实在!”
“人行道被电力柜占半,推买菜车得侧身!”2024年6月,龙华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接居民反映,龙观路与东环一路交界处,三个高柜式电力设施占道且存视觉盲区,影响出行安全。陈小珠、王兆生、刘精锋、黄小瑶等多名区政协委员立即牵头开展实地视察调研,摸清楚实际情况积极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并在街道委员工作站开展多轮协商,积极推动问题纳入重点办理清单,全程跟踪督办到位。2025年2月,设施迁移、路面修复完毕。居民笑称:“区政协搭台统筹、工作站落地发力、委员跑腿办事,出行堵心事终于解决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政协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近年来,龙华区政协怀揣“为民”初心,以“1+M+N”委员履职平台体系为纽带,将48个委员工作站打造成听民声的“顺风耳”、连民心的“连心桥”,稳稳把群众“诉求清单”转为政协“履职清单”。
“人民政协为人民”从不是“空口号”。区政协紧盯“民生七优”可量化指标,围绕教育均衡、医疗升级、养老托育等群众关切,依托“委员议事厅”“界别群众联系室”,组织委员与居民唠家常、同职能部门面对面协商,结合基层实情谋划实招,形成350余条前瞻性建议,为助推龙华民生从“七有”迈向“七优”架起坚实桥梁。
区政协还以多元举措擦亮“服务为民”底色:委员们主动践行社会责任,自发成立委员慈善基金,在龙华辖区内,河源以及广西河池精准落地教育助学、残障援助等22个帮扶项目。其中,家庭残障者援助项目获评“全国志愿助残阳光暖百佳案例”,成为委员爱心与责任的生动诠释。此外,区政协委员们充分发挥界别优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展敬老助残、助学帮困、心理疏导等“履职为民”活动1100余场,场场办在群众“急需处”,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五年履职路,从一份份有分量的提案,到一次次扎进基层的调研,再到一场场聊透民心的协商会,无不彰显委员们强化责任、敢于担当的履职风采。龙华区政协委员也正以实际行动,把沉甸甸的“委员答卷”写在协商第一线,更写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里,让“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在每一件民生实事中“开花结果”。
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罗宇玉 殷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