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古代“别人家的孩子”

日期:09-28
字号:
版面:第A16版:伶仃洋·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丁时照

“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让人抓狂的话题,既挤压自家孩子,也打压所有晚辈,甚至碾压长辈,东汉黄宪就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颍川名士荀淑在旅馆偶遇黄宪,惊为天人。对他作揖行礼,与之交谈整日不愿离去。他当面对黄宪说:“子,吾之师表也。”此时,荀淑40岁,黄宪14岁。

荀淑不是一般人,品行高洁,当世知名。他的孙子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劝曹操迎汉献帝建都许昌,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淑不是唯一称颂黄宪的人。和黄宪同乡的戴良恃才傲物,自视甚高。他一直觉得自己才是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总是目中无人。唯独见到黄宪时肃然起敬。他归家后总是怅然若失,自愧不及。其母问:“你是不是又见到了牛医的儿子(黄宪)了?”戴良答:“不见叔度时,尚不自知不及;一见方觉其深不可测,如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黄宪字叔度,家世贫贱,父亲是专为牛马治病的兽医。他是个非常奇特的人,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有什么事功或留下什么著作,他的言辞也无只言片语,反而神龙见首不见尾,人人都夸黄宪好。

《后汉书》作者范晔说“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这样神一般的存在,就如现在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大家不是普通人,是真正的“大家”。称赞黄宪的人,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譬如,同郡的读书人周举,与黄宪常来往。他处处以“别人家的孩子”黄宪为榜样,学习他的做人品格。周举后来成为泰山太守,治政有方,政绩突出,群众对他很是赞美,官场上的人对他也很称道。周举经常对人说:“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也就是说,要是过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那么,庸俗贪鄙的心思就又萌生了。

东汉名臣陈蕃是个眼界高远的人,一般人也瞧不起。他仰慕徐孺的学识品行,特为其设一坐榻。徐孺来访时放下,离开后即悬起。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陈蕃对黄宪非常敬重,后来,陈蕃官至太尉太傅,位列三公,还念念不忘黄宪。他常在朝堂上感慨“别人家的孩子”黄宪的高妙:“假如黄叔度还在,我不敢先佩戴这个官印啊!”

东汉名士郭泰是太学生的领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声音洪亮。他常宽衣大带,口若悬河,擅长演讲。郭泰虽褒贬人物,却不危言骇论,是个很中肯的人。他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黄宪是“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在郭泰的心目中,黄叔度就像千顷湖泊,无法使它澄清,也无法使它混浊,真的不可估量。成语“叔度陂湖”典出此处,用以形容人胸怀宽广、气度宏大、器量宏深。

汉代“别人家的孩子”黄宪距今1800多年,早就投胎了。现在“别人家的孩子”怕都是他的转世,让人众口传扬。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的社会,“别人家的孩子”是神龙,飞龙在天,众人仰慕。“我们家的孩子”则是神兽,是闯祸精,是吞金兽,令人头痛。人有了比较心,就会有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会有计较心。我们很多的烦恼皆源于此,古今如一,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