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车轮丈量过的时光

日期:09-28
字号:
版面:第A13版:凤凰山·有凤来仪       上一篇    下一篇

朱春娟

我从未见过唐先生,不知他高矮胖瘦,肤色是深是浅。但在那通电话里,他带着粤语腔调的普通话,如同冬日里的炭火,将跨越二十年的暖意,一点点熨帖进我的心房。

一通电话:开启时光对话

那是一个寻常的傍晚,广深高速监控(客服)中心的时钟指向了17时30分,我正在认真地记录下一天的工作,准备交接完工作去吃晚饭,这时电话铃响了:“你好,我是唐生啊。”他说,“广深高速往广州方向K99 700,这个路牌好像有些问题……”司乘唐先生来电是反映路面有标志牌被车辆刮坏的事儿。

“谢谢唐生的反馈。我们马上处理。”听到熟悉的声音,我赶紧一边通过监控视频确认现场,调度工作人员去查看,一边在工作簿上记录下情况。

“我能耽误你一点时间,跟你说说话吗?”这位素未谋面的司乘,今天的声音里藏着某种特别的温度。“当然可以,您请说!”他像是翻开心里珍藏多年的相册,娓娓道来他与广深高速的故事。

1997年,高速公路上的第一缕晨光

唐先生说,他之前在宝安做货运生意,大半辈子在路上奔波。二十多年前,从深圳去广州送货只有一条路——107国道,全程150多公里,这条路“常堵塞、路程长、耗时多”,动辄需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开车要费上大半天,还经常一身灰尘。

“我忘不掉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原本四五个小时的车程,瞬间缩短为1个小时,那份风驰电掣的畅快,让我开心得整夜都睡不着觉!”电话那头唐先生的语气陡然明亮。

那一天,珠江三角洲的雾气还未完全消散,唐先生的货车已停在广深高速的入口处,唐先生车厢里的货物用防水布裹得严严实实,副驾驶座上的铁皮保温杯正散着热气,妻子熬的夏枯草凉茶混着车载收音机里粤语新闻的播报声——“今日,广深高速全线贯通,珠三角交通网络迎来新的发展里程碑……”

当车轮第一次碾过高速路面时,没有107国道的坑洼颠簸,只有轮胎与平整柏油摩擦出的低沉轰鸣。唐先生看着后视镜里逐渐缩小的起点牌,方向盘上长满老茧的手忽然感到一阵轻松——每日四五个小时的奔波史,在这一刻被广深高速彻底改写。

从那以后的二十余载,广深高速成为唐先生最亲密的“老友”。

路上的“避风港”与“及时雨”

每逢雨天,雨滴敲打车窗的声音与车轮碾过积水的声响交织,唐先生丝毫没有像行驶107国道那样担忧,反而享受这份独特的韵律。“广深高速的排水设计很超前,哪怕暴雨倾盆,路面也不会轻易积水,车子开起来稳稳当当。后面我看到报纸上宣传广深高速还得了全国最长寿路面奖,真的实至名归。”唐先生在诉说中连连称赞。

唐先生说,最难忘的是1999年的那个夏天。那年台风“森姆”尚未登陆,空气却已闷得像拧不干的抹布。他的货车载着精密仪器行驶在广深高速宝安出口路段时,仪表盘显示离交货时间只剩47分钟。突然,前方车辆猛地刹车,三辆追尾的小车冒着白烟横在车道上,后车的喇叭声瞬间汇成一片焦躁的海洋。就在他攥紧方向盘时,三辆路政车闪着黄灯冲破车流。身穿橙色反光服的队员跳下车,汗水立刻在他们后背洇出深色的地图。领头路政员的扩音器声音穿透热浪:“大家请往应急车道靠!”反光警示锥被快速摆成S形通道,不多时,一条临时通道开辟出来。当唐先生的货车终于驶过事故点时,他看见路政员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指挥疏导车流,橙色的身影在夕阳下像一排移动的路标。后来他常对同行说:“那天我准时交货,不是因为车开得快,是因为有人为我开辟了一条路。”

从那以后,唐生对这条路、对路上的人,都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信任与感激。“我保存了广深高速客服中心的电话,常常打电话过去反馈路面情况,我把自己当成了守护广深高速的一员。”

跨越时空的“老友重逢”

如今,年过花甲的唐先生早已退休。那天,他和儿子来东莞看望老友,返程时,明明可以选择更近的路,他却特意让儿子行驶广深高速。“我就想再看看这条路,看看服务区的老伙计,看看那些熟悉的路标。”当他发现路面标志牌受损时,同以前一样,第一时间拨通了我们的客服中心电话,字字句句,饱含着游子归家般的眷恋,对他而言,这条路如同亲人。能为它做点事,他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在唐先生的心中,广深高速早已超越了一条交通干线的意义,它是珠三角经济腾飞的强劲动脉,它以血脉般的温热,串联起他对生活的奔赴与守望。

此刻的监控室里,我看着电子屏上绵延的车流,忽然明白唐先生电话里的眷恋从何而来。道路虽无言,但是他丈量的不是距离,而是人与时代的双向奔赴,更是交通延伸美好生活的图景。

唐先生的电话刚挂断,另一头的铃声又响起,新的故事在听筒里萌芽。广深高速,永远敞开怀抱,倾听着车轮与柏油路的密语,书写着每个普通人的故事,让温暖与信任,随着它不断延伸,奔赴下一个远方。(单位: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