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梦回驼铃声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第A10版:湾区教育·少年       上一篇    下一篇

◎龙华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至美校区 七(7)班 苏紫涵 指导老师:陈 建

甘肃与青海,这两片交织着壮阔自然与厚重人文的土地,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也是无数游客魂牵梦绕的远方。就在这个夏天,我沿着历史的足迹,再度走进了这条千年古道。

许多人并不了解青海。它地域辽阔却人烟稀少,经济不算发达,在众多省份中显得低调而宁静。可正是这片“透明”的土地,藏着许多自然宝藏。我站在青海湖畔,恍若置身于天空之镜,湖水湛蓝澄净,与天际连成一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静默地诉说着高原的秘境之美。

而茶卡盐湖,则是另一番奇观。这里海拔超过3000米,湖水洁白如雪,盐粒粗大晶莹。我站在盐田之间,才真正体会到那种“上下一白”的纯粹。风轻轻吹过,湖面泛起涟漪,仿佛整片盐湖都在轻轻呼吸。

八月的高原,气候凉爽得恰到好处,只有十几摄氏度,彷佛踏入一个天然的避暑圣地。我们一路行至德令哈——这座名字源于藏语“美好的世界”的小城。诗人海子曾在此留下深情的诗句:“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座城市安静、朴素,却因诗句而被赋予了浪漫的想象。

进入甘肃,历史的印记变得更加清晰。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圣殿,我终于站在了它的面前。那些绘于壁上的佛陀与飞天,并非来自官方的政令,而是一个个家族自发开凿、供奉的见证。最初只为信仰,后来也逐渐成为荣耀与实力的象征。壁画中还可窥见丝绸之路的繁华片影,商队、乐器、服饰等等,仿佛一卷流动的历史长图。

我又来到了王之涣吟诵“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地方。站在遗址前,眼前仿佛浮现出千百年前戍边将士与西域商旅的身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老舍笔下那片让人想放声高歌的土地,就在眼前铺展。绿浪翻滚,牛羊如云,天地辽阔。

而沙漠,又是另一种景致。我跟随着驼队,深入鸣沙山。风扬起细沙,驼铃悠扬缓慢,仿佛时光在此倒流,重回那个驼铃叮当、丝绸飘扬的时代。夜幕降临,我躺在沙丘上仰望星空,仿佛能听见历史在风中低语。

最后一站是张掖的七彩丹霞。大地在这里挥洒出最斑斓的色彩,红、黄、橙、绿,层层叠叠,犹如一幅巨型的油画。站在观景台上,我不禁感叹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奇迹。这片土地,既被自然慷慨赠与,也被人类深情书写。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路,就是书,每一步都在翻阅历史的页码。”在这条交织着传奇与现实的道路上,每一个脚印都在与往昔对话,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文明交融的故事。愿更多人走进这里,触摸历史,看见中国西北的辽阔与温柔,在这条永恒的路上,写下属于自己的文明对话。

点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线索清晰。从青海湖到敦煌再到玉门关,最后止于丹霞地貌,移步换景却毫无杂乱感。文中对莫高窟建造动机的认识、对海子诗歌的化用、对余秋雨名句的引用等等,都彰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不仅是在用脚步丈量西北,更是在用心灵阅读中华文明的壮阔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