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学校 七(18)班 詹佳颖 指导老师:杨姗姗
在一望无际的朝九晚五中,我无比想抓住所有繁忙中的细碎,构建出一个心底的“水云间”,可却总是扑空,而在由日落而息主宰时间的大草原上,我见到了点点洁白、扎根心安之处。
在这个繁忙的琐碎的夏日假期,我在充斥着压抑失落的低气压中坐在昏暗的车内,步入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驶入水草丰茂之地,风隔着车窗呼啸而过,一片青绿斜下,露出点点洁白。这一瞬,天光乍现,洒进了压抑的车内。这时,我看着微小零散的洁白,麻乱的心有所平静。
烈阳高照,长风呼啸,我们的车停在了一个牧场门口,停放完行李,我到牧场后面散步,遇到了一位牧民,只是看了一眼,我便被她头上别的白色小花吸引了。
我的视线跟着她,她渺小的背影在茫茫草原上行走,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想起了我总是无能为力的琐事杂件,一阵烦闷涌上心头。
浩荡的风又刮来,草原上又显出微渺的花,它们的花叶长得特别,小巧的花瓣如珍珠般洁白,小巧的身躯却有状似草原的豪迈,微微弯躯的弧度像是旷野上的花有了形状,但在这望不见边际的草原上却是沧海一粟。
那么美的花在这草原上都只有风刮过时才能露出微渺的身影,在无际的生活中,我也是如此渺茫,无能为力。
这时那个牧民牵着牦牛走了过来,草原的儿女热情大方,我与她便一来二去地聊起天来,她说下午便要离开了,带着两头牦牛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寻一处水草丰盈的地方居住。
我不甚理解,如此微渺的身影在草原上一个人行走,只为寻一处水草丰盈,何必呢?
牧民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笑着摘下了头上的白色小花,“这种花叫白三叶。”她伸手指着若隐若现的草中白花,“你看它们,也是如此渺茫,但在这无垠草原上,零散地生长却开出无比的纯净漂亮。它们无论如何都开不满这个草原,就算开满了,也开不尽这个世界啊!但它们用自己的能力为草原青绿添上几分漂亮的颜色。”
风把她的话吹进我心里,内心一瞬间豁亮。风在草原上浩荡,与那个牧民告别后,我看着她和身后的牦牛一起在零散的白三叶中走远。
世代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以天为盖,以地为床,他们把脚步经过的地方都称之为家,就像那渺小的白三叶,在方寸之间努力生长,将扎根之地绘成了自己的“水云间”。
回程途中,车内已不再昏暗,我最后望向窗外的白三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明白,我们本身就很渺小,很多事我们无能为力,也有很多事不是非我们不可,而我们只需做好自己就好了,终究会把生活筑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那渺茫的白三叶生于无垠草原却开在我的心底,如此渺小的我们赤手空拳想镇满生活中的空缺,可真正的生活从不在到处扎根大地,心安之处,便是心底的“水云间”。
点评:文章以“白三叶”为意象载体,通过草原见闻触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心灵感悟相融合。看似渺小的白花与个体生命的困境形成隐喻性对照,最终升华为“心安即是归处”的生命领悟,不乏对生活意义的积极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