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当我们步履匆匆穿梭于深圳的街巷,是否曾好奇,这里曾经是什么样子?当我们游走在各个打卡点,是否想知道,这里曾有着怎样动人的传说?
从今日起,本报开设《传说》专栏,同步在宝安日报微信视频号、宝安湾视频推出《传说》视频。我们将以“文字+视频”的全媒体形式,一边用笔墨勾勒岁月里的鲜活细节,一边用镜头带您走进故事的发生地,让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为您讲述他们代代相传下来的故事——可能是神奇玄妙的民间传说,也可能是老一辈口耳相传的乡土记忆。
这些故事,是城市发展的“活档案”,更是我们与这片土地相通相融的见证。打捞身边故事,听见城市回响。期待与您一起,翻开这个“传说”系列,在旧时光里读懂这片土地,在新讲述中感受深圳的文化底蕴。
望烟楼位于深圳市凤凰山上,不仅是凤凰山上的著名景点,更是文氏族人传承文天祥家国情怀、正气家风的鲜活见证,藏着文应麟乐善好施的故事。
凤凰村村民、文天祥第26代后人、文天祥纪念馆馆长文沛勇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家族世代相传的故事。文氏祖先文应麟带领族人来到凤凰山,平日里特别体恤百姓,总想着为大家多做些实事。每到年景不好、青黄不接的时候,老百姓常常断粮挨饿,文应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每天傍晚时分,他都会登上凤凰山,站在高处举目远眺,仔细观察山下各村的炊烟情况。哪家屋顶升起炊烟,就说明家里还有粮食能生火做饭;哪家要是连一缕烟都没有,那肯定是断炊了。摸清情况后,他立刻派人去断炊的人家察看,根据实际情况送去粮食、给予接济。要是用现在的话说,文应麟这办法,就是最实在的“精准扶贫”。
文应麟这份体恤民众的义举,很快赢得百姓的爱戴。后来,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当年他搭棚子的地方建起一座亭台,起名望烟楼。再后来,因为凤凰山山势挺拔、峰峦秀丽,每当傍晚时分,站在望烟楼远眺,山下炊烟袅袅、山间晚霞满天,景色格外动人,“烟楼晚望”就成为古代新安八景之一。
望烟楼美名得到历代地方政府的认可,根据康熙年间的《新安县志》记载,在望烟楼,荒年时文氏族人会瞭望山下,看到哪一处没有炊烟,就会免去那户人家的田租,还会送去赈济物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望烟楼的传说,作为流传在深圳宝安区的传统民间文学,已经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大家登上望烟楼,往山下眺望,虽然早已没有了断炊的担忧,但透过这座楼,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几百年的善意与温暖,记住望烟楼的故事,把这份兼济天下的情怀记在心里,让这份美好的家风与善念,一直传承下去。宝安日报记者 黄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