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和亮
2010年是我来深圳的第四年。经过努力,我已经是所在单位工务部门的员工了,工作是生产单位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有一种无力感如影随形,我想改变这种状况。5月底的一个周末,我走进网吧通过外部邮箱给当时的人资课长发了一封邮件,反映集团内刊投稿难点和文化宣传等情况,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看法。人资课长正是集团内刊的记者站站长,我经常通过外部邮箱向他投稿。课长给我打过几次电话,告诉我稿件在内刊发表的消息,我们之间还算熟悉。
第二天刚上班,部门专理让我以后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直接向他负责,有问题及时反馈。这是我第一次做文宣工作,有惊喜,也有担心。我竭尽全力做好部门文化宣传工作,先后制作了车间文化墙、文宣看板,协助各单位制作光荣榜,车间环境有了极大改观,工友的工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升。后来,我们部门还承接了厂区的一块宣传栏,承办了三期厂区广播站的播音工作,这在部门的历史上属于首次。
我的文宣工作越来越顺手时,部门却接到整体搬迁外省的通知。我再一次面临选择,去外地,人生地不熟;不去,就得重新找单位接收。正为难之际,得知另一个厂区的兄弟公司招聘文宣专员。我对那家公司早有耳闻,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集团标杆,获得过诸多荣誉。那家公司的文宣负责人魏老师是个热心的人,我们一起参加过几次活动,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
2010年9月,工作调动成功,正式成为魏老师所在单位的集团内刊记者站文宣专员,相较于之前的文宣工作,记者站是一个更大的平台。不仅要与集团内刊对接,完成相关工作,还要负责公司图书馆管理、内刊《文化之窗》编辑、喷绘及公司新闻的采写和记录,对于我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魏老师的带领及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公司的文化宣传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仅每月集团内刊刊登率位居第一,专栏也是每月都有新的内容。同时,各类专长人才不断涌现,我们借机成立了各类文艺社团,各社团在各类赛事中也是大放异彩。
由于组织划分,我即将面临第三次选择。我们经常与生产单位联合举办活动,与他们的领导较为熟悉。一次活动结束后,大家坐在一起闲聊。“我们部门缺少一个文宣专员,负责文化建设。”领导说。“我来好不好?”我试探性地问。“你确定吗?我们部门可是随时会搬迁去郑州的哦?”对方以为我在开玩笑。“确定啊。郑州离家近,我回家更方便了。”我认真地说。
2012年7月,我调动到生产单位从事文宣工作。有了之前的经验,文宣工作做起来相对轻松不少。后来,工作职能范围扩展,我又增加了工会活动职能,负责文娱活动的策划与举办,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积累更多经验。
如今想想,我在深圳的三次选择,无论主动或被动,结果都是令人满意的。我要为自己当时的勇敢与坚定点赞,更想由衷地对深圳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