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龙华区试点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分结果定了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C08版: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红山地铁站D口流动摊贩临时疏导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您的关切事,就是我们的关注点。即日起,本报全媒体推出“您点题 我跑腿”专栏。无论社区邻里烦心事,还是基层治理新问题,只要您来信提诉求,我们便联动部门跟进,推进问题解决,既解百姓忧,又帮政府忙。欢迎拨打热线电话,说出您的心声,一起让我们的城区更美好!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丁小梅 通讯员 林金霞/文 记者 蔡维泽/图)9月22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正式公布民治、福城街道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分结果。作为龙华区流动摊贩综合治理的试点街道,此次区域划分历经多轮民意征集与方案优化,既为流动摊贩提供合法经营空间,也为市民营造有序生活环境,开启“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管理新模式。

为科学划分流动摊贩经营区域,自2025年9月15日至9月19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针对民治、福城街道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分方案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仅5天时间便吸引5446人参与,其中包括520名流动摊贩。统计数据显示,受访者对流动摊贩综合治理的总体支持率高达90.76%,共提出1362条有效意见。

从意见反馈来看,市民重点关注“疏导区、管控区、严禁区”的覆盖范围与可容纳摊位数量,同时围绕食品安全、噪声管控、卫生管理、秩序维护等管理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线上调研期间,民治、福城街道还联动社区居委会与小区物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全面掌握辖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与具体关切。

经过对社会各界意见的梳理研究与充分吸纳,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最终确定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分方案。其中,民治街道划定流动摊贩经营疏导区(绿色)20个、管控区(黄色)4个,两类区域共计可容纳725个流动摊位;福城街道划定疏导区9个、管控区6个,可容纳326个流动摊位。

值得注意的是,除明确划定的疏导区与管控区外,民治、福城街道其余区域均为流动摊贩严禁区,将通过常态化巡查劝导与执法,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流动摊贩经营活动,切实保障交通秩序与居民生活质量。

■新闻延伸

开启“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管理新模式

龙华区回应市民关切,详解流动摊贩治理核心问题

“路边摆摊堵得人行道只剩一米宽,收摊后满地油污下雨就打滑”“疏导区别划在小区楼下,避免烧烤烟味飘进家”……

自9月15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就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分事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集意见过程中,不少市民对经营区域管理规则、流动摊位分配方式等事宜提出疑问。为切实回应群众关切,推动流动摊贩治理工作科学落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市民关注的核心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并逐一作出详细解答。

一问:为什么划分三类区域?

原《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19年版)对流动摊贩经营实施全面禁止。2023年,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该条例进行修订,明确将此前的“全面禁止”管理方式转为“有条件规范经营”,允许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

据此,龙华区坚持严管的总基调,平衡便民需求、流动摊贩生计和公共秩序,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划定“严禁区、管控区、疏导区”,避免简单“一刀切”管理。在管控区和疏导区内,允许符合条件的流动摊贩在规定时间、指定区域内规范经营,两者在区域范围、流动摊位数量、经营时段等方面有所区别,管控区较疏导区规模更小,对经营位置及时段的管控更为严格。除管控区、疏导区外,其余区域均为严禁区,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流动摊贩经营活动。通过科学划定“三区”,实现对流动摊贩经营的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和全链条闭环管理,提升城区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

二问:为什么仅允许本街道居民申请在属地开展流动摊贩经营,并且禁止跨街道流动?

龙华区结合长期基层管理实践,为破解流动摊贩经营引发的噪声扰民、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维权监管难等系列问题,明确仅允许本街道居民申请在属地开展流动摊贩经营,并且禁止跨街道流动,核心是构建“申请准入-日常监管-问题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

在申请准入环节,属地街道可准确核实申请者身份信息,从源头把好准入关,为后续规范经营筑牢第一道防线。在经营监管环节,由于属地街道对本辖区流动摊贩“知根知底”,可高效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环境秩序等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管,既便于主动介入、提前干预,消灭潜在风险,也能在发现问题时快速锁定责任主体,实现精准追责。同时,也能避免辖区外的流动摊贩大量涌入商业热点街道、无序挤占公共空间资源,确保各街道经营规模与区域承载能力相匹配。这条规定也出于优先照顾本地居民的生计需求考虑,作为在“家门口”改善生活的一种补充途径,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三问:流动摊位分配怎么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在审核分配流程上,龙华区严格按照“受理申请-材料审核-抽签摇号-社会公示-登记授码”的步骤推进,并在区域规划时充分考虑业态分类,实现“布局科学”与“分配公平”的双重保障。

材料审核时,龙华区先按申报经营内容分类,将同业态流动摊贩集中布局,重油烟等特殊业态与普通业态分区设置;再结合对应区域流动摊位数量,通过公开抽签确定入围名额,二次摇号分配具体流动摊位,并将结果及时公示,确保全流程公开公平公正。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龙华区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感知技术,为通过审核的流动摊贩发放专属流动摊位二维码,构建起“一摊一码”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时精准掌握流动摊贩的经营位置、流动轨迹及经营时段,对超范围经营、超时撤摊等违规行为提前预警、快速核查与高效处置,实现“定人定点定时”全流程管控。

四问:怎么做好日常管理?

为加强日常管理,龙华区建立全链条动态监管机制。

其一,压实主体责任,推动流动摊贩自治。一方面,在流动摊贩入驻前,与其签署《规范经营承诺书》,明确流动摊贩须诚信守法经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落实“摊前三包”责任(包卫生、包秩序、包安全)。另一方面,基于通过规范流程入驻的流动摊贩,有维护自身利益和良好秩序的共同需求,引导推动流动摊贩建立内部自治机制,鼓励对违规行为互相提醒、主动劝阻或向管理部门举报反映。

其二,深化多方联动,织密监管网络。由街道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围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等重点领域,开展每日常态巡查、每周专项行动、每月集中整治,并在节假日进一步加密检查频次、扩大巡查范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城区环境品质。

其三,开展动态评估,优化监督措施。一方面,定期对流动摊位设置合理性进行评估。结合日常管理实际与居民反馈意见,对群众投诉集中、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的不合理流动摊位,予以撤销调整。另一方面,对流动摊贩实行严格的退出机制。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轻微违规行为,先责令流动摊贩限期整改;对拒不服从管理、拒绝整改或整改仍不到位的,予以清退,并没收其流动摊贩登记卡及流动摊位二维码,终止经营资格;对于多次违规、性质较为严重的流动摊贩,将进一步列入经营黑名单,限制其后续再次申请准入的资格。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全面监督,广大群众可通过官方平台反馈流动摊贩违规经营行为。在日常监管与执法行动中,还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深度参与,对流动摊位审核分配、日常监管、违规清退等全流程工作进行考察监督,确保工作公平公正、规范透明。

其四,强化严禁区管控,守住秩序底线。在严禁区内,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流动摊贩经营活动。对文明劝导后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将依据《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依法依规采取罚款、没收相关物品及经营工具等措施。

龙华新闻记者 丁小梅 通讯员 林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