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乐声音记忆
日期:09-21
版面:
第A10版:风·深圳“苏铁”作家巡礼之宋朝 上一篇 下一篇
虞宵
潮声中的记忆呼啸而来,我站在深圳湾畔,潮水声唤起三十年前初到深圳的记忆片段。当年收音机里播放的《东方之珠》《狮子山下》《小李飞刀》《爱的根源》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1993年的深圳依然历历在目。回忆初到深圳时的景象,简陋的工地,狭小的集体宿舍,尘土飞扬的道路,工厂里的半导体收音机,以及通过电波传来的香港电台节目,农民楼楼顶架起的鱼骨天线收看到的翡翠台、亚洲台,那些粤语歌曲、港产影视剧、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成为我青春记忆中的精神慰藉。
我目睹了深圳与香港两座城的变迁,沧海桑田,故事是如此跌宕起伏,深情缱绻,令人难忘。,
那些歌曲,那些电视剧、港片,那些街头巷尾耳边传来的既软糯又铿锵的声音,那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见证。不同年代的声音——从半导体收音机到智能手机,从香港电台到网络音乐平台,展现时代的变迁与不变的情感连接,到今天,依然激荡我的内心。
来自两地海湾的共鸣如天籁之音,站在深圳湾大桥上,让我感受到两座城市如同交响乐中相互呼应的乐章,在潮水的永恒节拍中共同向前。
站在深圳湾和维港,看海鸥翱翔、觅食、停留,完全无惧人类来往。回忆过去三十年的变迁,海潮的声音犹如交响乐般翻滚,同时翻滚的还有我那久远的记忆。有时,一根弦在心底撩起,禁不住热泪盈眶。
潮水声中,我似乎听见了三十年前初到深圳时听到的粤语老歌——《千千阙歌》《好歌献给你》《忘情水》。如今这明珠被水洗得更亮了,不仅是香江,还有这片相连的海湾,以及生活在其间的所有生命。
深圳湾的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站在滨海栈道上,远处香港元朗的灯火如散落的珍珠,在暮色中渐次亮起,将我的思绪带回1993年的那个夏天。那年我刚满二十岁,背着帆布包从粤北老家辗转广州、东莞,坐了十六个小时的柴油大巴、中巴,一路颠簸,一路呕得七晕八昏,终于抵达梦想里的深圳。那天的天气骤晴骤雨,走出罗湖客运站时,忽儿台风夹着雨水,扑打在我身上,忽儿热浪与声浪同时袭来。放眼望去,满眼皆是脚手架和正在施工的高楼,塔吊如同钢铁森林般耸立在天际线上。空气中飘荡着水泥灰和汗水的味道,工地上传来的打桩声与广东话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一切都这么生猛、火热。
我拖着行李箱,投奔老同学爱华,住进了她家那间位于八卦岭的单位居民楼,两房一厅,住了六个人。八月的深圳像个蒸笼,屋子里热得睡不着觉。爱华的父亲温叔有个半导体收音机,每到傍晚他就调到香港电台,嗞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