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印象中的模样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C12版:观澜河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周家兵

过了端午节,我决定尽快动工,把老屋重建起来,我和哥哥姐姐是在这里出生的。父母遗留下来的祖屋,风蚀雨淋,屋顶不知什么时候塌下。院墙已经倒了多年,四面土墙残垣断壁,只剩下“骨头”样突兀在空中。屋子有人住居才有生气,这叫屋罩人,人养屋。如今乡村,不仅是我们一家的老屋这样,全村绝大多数人的老房子基本如此。仅有几家门前场子干净整洁,说明年迈的父母健在,且老人不愿离开故土随子女进城。

我想把房子还原到父母在世时的样子。我把保存多年的照片,从手机相册里调出来给堂哥看。年近七旬的堂哥看了半天,抿一口酒,冲我点点头说,你是个有良心的人。

图纸很快就出来了,堂哥女婿是建筑设计科班出身,本科毕业就帮他把建筑公司的设计部组建起来了。他用电脑软件绘图,搞设计便利快捷。我和堂哥移步到电脑前打眼一瞅,经典的别墅模样,漂亮,干净,清爽。就连房前屋后的绿化树木都规划好了,好一处世外桃源。

我还没想好,怎么说不。堂哥就否定了这份设计图。我从桌子上抽出一张A4白纸,用黑色签字笔唰唰唰地画起来。像幼儿园小朋友,在上面画着我脑海里老屋的模样。几分钟后,我把图纸朝堂哥面前一推。

“老弟,你还记得这么清楚。”堂哥略带激动地说。

鄂东北的农村房屋,通常是土坯砖墙,顶盖灰色小瓦。三间正屋,中间叫堂屋,宽三米八。两边是厢房,三米六宽。右边为小,盖间披水屋,前面联排建两间小屋,里间养猪,外间关牛。左边为大,厢房前做成“红屋”,用作厨房,当地叫灶屋。门要跟堂屋正门垂直开,便于下雨天往来堂屋和灶屋不会淋雨。侧面挖一坑,叫积肥凼。平日里生活垃圾都集中在这里,积累到一定量,“沃”上一段时间,便挖起来,挑到山地或稻田里作有机肥料。沿着积肥凼边,垒起砖墙,与另一边沿着牛棚“山墙”砌过来的墙合围起来,形成乡村院落。堂屋不能正对院门,略微倾斜,间隔七八米,建起院子屋,朝里一面敞开着。院子门通常会朝右偏二十四寸左右。院子屋里有鸡笼,也放一些平时最常用的农具,比如:镰刀、锄头、铁锹、斧子等。随时可取,随地可放。院子屋不会太高,通常在七尺高起顶,最高顶处,九尺有余。阴雨天,院子屋是临时收纳晾晒衣服、被褥的好地方,通风、防雨自不必说,主要是方便,不用顶衣杆。女主人只要踮起脚尖,伸长手臂,挂、取衣架,或直接朝晾衣绳上一甩,极其顺手。院外六七米的地方是茅坑,周围要栽种一些刺槐、香椿、泡桐之类的树木。它们兀自生长,葳蕤繁茂。

而今,没有谁家还要做回以前老房子的模样。堂哥说,老房子的布局,住起来要更舒服些,接地气,“散朗”得很。可现在的人多喜欢建成别墅那样,显得高大上。只有这样,似乎才配得上他们在外面混得好、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好名声。

我想趁你身板还硬朗,把老屋建起来。我说,找老哥是找对人了,你懂我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