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情结极深的我,每到一个古朴小镇,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那里的街巷走走看看。去摸摸街角温润的石板,听听市井嘈杂之声,沐浴着微醺的阳光,让人喝了酒一样。一般六分醉,刚刚好,譬如周庄。
周庄,一个江南小镇,古旧、清净、安详而且幽静。沈从文先生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他说的是爱人,我则比作是心中的周庄。
周庄确乎是我最爱。学生时代读鲁迅的诗文,总以为跟周庄一样,时时可见鲁镇的影子。那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已融入了鲁迅的生命里。每个字句转折处,都能窥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尽管如此饱经沧桑,这份浓情依然不改。
记得他在《社戏》里写还乡时,那段夜航听戏,精彩绝伦,让我这个未曾到过周庄的人儿也顿时心生向往。那般美好的月夜,一群少年自驾着着木船,像一头兽踊跃在水面上,只为了听一场热闹的戏剧。群山耸立,水草丛生,回来时还不忘偷吃人家的豆子。许久以后,便连鲁迅也在感怀,再也不曾遇着那样的月夜,吃过那样好吃的豆子了。
鲁镇里人物也许就是周庄的缩影。那个精神胜利法的始作俑者阿Q,一边排着铜板,一边辩解:“窃不算偷!”十分可笑。最后腿却折了,拖着惨死的身影消逝在小镇里,后面是以他哄笑为乐的看客和一群麻木的灵魂……
到了周庄,就会情不自禁地在晚上信步。谁也不打扰,只自己静悄悄地来去。水面上亮起的红灯笼,只照得一幅水墨山水,有些留白,更多的却是被红光所笼罩;小酒店头树起的酒旗,在晚风中招徕远道而来的客人;几座石桥在夜里静默着,仿佛在等待那些明月夜里吹箫的玉人?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且来一个夜色周庄逍遥游。
从广场大剧院正门口出发到周庄,先到沈万三第二故乡——张陵园,明清建筑张厅,充分体验到“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江南民居独特之魅。沈厅的小桥流水人家、迷楼、双桥、富安桥、太平桥、澄虚道观、古戏台、参观翠园等等,然后自由逛传统工艺文化街,可静静观赏水乡古镇的老风貌、老生态、老文化、老风情。而夜色周庄,奇美无比,少有行人。
船行水上,笑语欢歌。人潮汹涌,辨不清东西南北,只识得游兴渐浓。影儿斑驳陆离,落单的,情侣的,全家福的,组团的,笑各不同,一样动人。融入夜色中,发出轻轻的回响;弹在水面,如掉了一串珠子,撒出去是一片光华,收拢来却是一座玉柱。
对面的亭子里安放几块石桌椅,许是供人休息的。昔日远古的渡口,早已修葺一新。客栈码头,曾经远去了多少迁人骚客,他们从这里出发,又从哪里到达?带着热望,满心欢喜的,扶老携幼,上了船,开往澄澈的水域,去寻光明的传奇。
据说周庄的快船堪为奇异。比赛前,先由手巧艺高的工匠在船上搭起花棚,称为“花快”。花棚分头棚、舱棚和艄棚,棚上披挂绸缎幢幔。装饰华丽,异彩纷呈。头棚上悬挂彩灯,插上彩旗。舱棚上流苏飘挂。舱中坐上锣鼓乐队。高高艄棚供橹手们遮阳。每船备头篙、大橹、小橹各一置于船体左右两侧。大橹旁搁跳板于舷外,伸出水面。每船配有十五六名身强力壮的橹手。身穿紧身衫衣,脚蹬绣花布草鞋。
比赛开始,船与船比,村与村比,龙腾虎跃的橹手各司其职,出跳、扯绷、把槽,配合默契。出跳的气宇轩昂地站立在跳板上猛力拉绷。扯绷的跺脚叱喝。把橹的尽力推艄,扳艄。撑篙的屹立在船头,点篙调向,指挥自如。参赛的快船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似飞箭出弦,奋勇争先。
周庄人吃茶历史悠久,历来有吃“阿婆茶”、“讲茶”,喝“喜茶”、“春茶”、“满月茶”等习俗,名目繁多,被称为江南水乡的“茶道”。
周庄的“阿婆茶”在江南水乡颇有名气。相叙到周庄,未吃阿婆茶,不算真正到过周庄,在周庄,吃过阿婆茶的人,将会品出水乡古镇的味道来。在周庄,无论在市镇或农村,经常可见男女老少围坐一席,杯杯清茶,碟碟茶点,边吃边谈,有说有笑,称之为吃“阿婆茶”。
周庄人吃阿婆茶源远流长。如今深宅大院人家仍珍藏着宋代图案优美的青花瓷盖茶碗、细巧玲珑的茶盅、高雅古朴的茶壶和釉色光亮的茶盘。元代,陈去病的先祖由浙江迁居周庄,以锤薰炉为生,生产铜锡茶壶。如今,镇上明清建造的徽帮茶叶栈房犹存,其中吴庆丰开设在清初,程义泰开设在清乾隆年间。徽帮茶庄从产地购进原件毛茶,为了迎合茶客需求,进行筛选,复焙和窨花,拼色出售,色香味具备。
年轻姑娘的穿着既文雅又娇俏:头上系一条色彩呈红的毛巾包头,后面的两边收起。两侧露出扎着红绒头绳的乌黑发亮的两根辫子,身穿小花头的大襟短袄,花布滚边,小琵琶扣,腰间一抹士林蓝布百褶小围裙,腰兜板(俗称着腰板)绣有各种精美图案,蓝色的彩带头上还缀有红绿流苏,裙下一条上青布裤,脚穿绣花滚边布鞋,整个打扮呈现一种俏丽之美。
穿着浆洗得干净笔挺的士林蓝布大襟短袄,浅湖色的滚边和琵琶扣,腰间系着蓝布百褶围裙,围裙外还系着同样颜色的小围裙,脚上素色布鞋,这就是中年妇女的服饰。他们的头饰也同姑娘不一样,包头用的毛巾是素色的,有的用蓝布包头,头上梳的是扎着彩绳的发髻,发髻上竖插银荷花板,横的是一根银簪子,装饰朴素大方,呈现一种清雅之美。
老年妇女的服饰,一般都用深色的,头发把上还罩上黑色的网巾,布裙大多也是黑色的,给人一种古朴、庄重之美。
周庄名人的确不少,譬如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才气过人的陈逸飞。一个拥有传说中的“聚宝盆”,却得罪了朱元璋而隐姓埋名;一个却因画周庄而闻名遐迩,将作品卖出了天价。祸福向来相依相伴,不知周庄的流水可否知晓?而今晚夜色里的周庄,依然一副当年的模样——青墙白瓦,碧波流水,桥清浅,月黄昏,舟自横。
蓦然忆起有部《似水年华》的电视剧,虽以乌镇为背景,我却错以为是周庄。几对男女演绎了一段唯美浪漫的情感故事,也让我第一次认识了刘若英、黄磊和李心洁。看完以后,我固执地以为,那是他们拍得最好的剧作,饰演得最好的角色。
“我们相爱过吗?”
“相爱过。”
“有多久?”
“好像是……好像是一瞬间。”
“那剩下的呢?”
“剩下的,是很多的挣扎还有惦念。”
……
“你来了?”
“对,我来了。”
“我知道你会来。”
“我知道你知道。”
“你要走了?”
“对,我要走了。”
“我知道你会走。”
“我知道你知道。”
……
台词美,歌词也好,像水里浮动的月光:“年华似水匆匆一瞥 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想你的心百转千回 莫忘那天你我之间”。唱着唱着,犹如置身周庄,在青石巷,转角处,有一两点灯光,心爱的女子就在那头,步步莲花,迤逦而来……路边的客栈挂着灯笼,一切都像睡着了,只有脚步声在地上咯咯直响,远处的流水在轻声唱和,又是一个恼人的春江花月夜。难怪人家说周庄是人间最适合发生恋情的地方了。
周庄的夜是美妙动人的,水巷的灯船更为古镇平添几分夜的神韵。夜晚,在沈厅对面的河埠头登上一艘游船,尽情欣赏富安桥楼里传来的江南丝竹声,聆听沿河人家窗户里传出的苏州评弹的琵琶丁东声,游船七拐八弯地穿过许多拱形桥的桥洞,桥洞里都镶嵌着无数盏彩灯,灯光映入河面,把一座座千年古桥的倒影映在河面上。“灯光古桥泛船影”,这就是周庄之夜的神韵和魅力。
有人说,现在觉得江南水乡周庄多适合夜间停留。我去的同里,嘉兴,西塘……白天都显得平淡如常,可是到了夜晚……倒映在水波里的红灯笼,小河两岸的寂静无声,悠长巷子里的曲折通幽……只在夜间有寻处,夜可以寻觅到江南的灵气。
返回客栈的当儿,周庄在夜色里沉沉入睡,不忍打扰,我从船上下来,慢慢走上了岸边,不知怎地,脑里又浮上了苏慕白的诗:“一条小小的乌篷船/摇曳在清澈的水面/它,载着周庄的年轮/从亘古驶到现在/在摇摇晃晃中/展开了周庄的秀丽风采/在缓缓移动中/推开了周庄的古香古色……”
周庄,谜一般的,在她的水样年华里独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