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老木匠(3)

日期:09-14
字号:
版面:第A08版:风·深圳“苏铁”作家巡礼之管启富       上一篇    下一篇

说到这里,吴师傅掏出手机,找到了那张自己一手打造的学步车。大刚觉得神奇极了,他给儿子买过一架学步车,如此独特的学步车还是头一部。更重要的是,这是吴师傅亲手打造的,里头倾注了满满的爱意。

吴师傅看大刚羡慕的眼神,满意地笑了起来。他合上了手机,把头悠然探出窗外。车在路上疾行,离省城越来越远。

7

回到公司,吴师傅成了功臣,也成了名人。每天都有电视台、报纸采访,地方采访完了,省里的记者过来,每天日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不得不停下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

为了方便,公司专门辟出一个房间,让给吴师傅去跟记者交流。吴师傅和他夺冠的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似的,这个行业都知道有个冠军叫吴师傅,他所在的企业成了冠军企业,他生产的产品是冠军产品,他出品的质量是冠军质量,业界朋友都以跟他交朋友为荣。

吴师傅有些不适,他惯于坐在那喜爱的工位前,看着那些心爱的木头,把它们从一点点切割成型,然后打孔钻眼,拼合成家具模样。自从红起来后,每天他都要抽出时间来接受采访。对于他来说,记者们最感兴趣的就是他成名背后的故事、他家里的情况,以及将来的打算。

这些,以前都没人知道,只有主管、老板和少算几个熟悉的工友知晓。也没什么太多精彩的细节。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变得对他充满好奇,以为他的经历都是传奇。

起初,面对镜头,他有些胆怯,说起来断断续续;采访多了,说话流畅起来,故事头头是道,像是换了一个人。一位市报女记者是大刚的朋友,居然还是吴师傅的老乡,听完大刚的推荐,马上过来采访,连夜写了报道,发在了头条,吴师傅的名气更是大了。

省报记者也找上门来,吴师傅说起这样的故事已很是轻松,轻松得就像是别人的故事,以至于有些陌生,陌生得自己有些不敢相信。几轮采访下来,他感觉有些累。他对大刚说:“以后这些采访能推就推吧,我还是从前的我,喜欢跟木头打交道,采访占用了太多时间……”

之前推荐他的木工主管告诉他:“老吴啊,虽然你现在名气大了,但不能耽误工作啊,没有公司的平台,你有再好的技术也没用。”

主管这话说得在理,要不是公司推荐,再有能耐,也参加不了比赛,自然就更谈不上得奖。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比赛主要还是依靠吴师傅个人过硬件的本领和丰富的经验。

等几期节目采访完,木工主管成了厂长,吴师傅也顺理成章升了木工主管。大刚为吴师傅祝贺,吴师傅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

8

节目首播时,省台节目组记者又来吴师傅家里采访,围了很多同事,在一起看电视直播,又仿佛回到了比赛现场。吴师傅看着,说着,听着,感觉这辈子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做了木工这行,进了这家公司,参加了这么一个比赛,而且,还拿了冠军。

等记者们回去,他给远在上海的儿子打电话,说:“你有空快点回来。你还是不要开咖啡厅了,那玩意儿赚不了几个钱,还是老老实实回来跟我学手艺吧。你也老大不小了,得存点钱,成个家。”

儿子在电话那头,还想说着什么。吴师傅说:“我现在拿了全国木工冠军,公司领导对我很器重。我年纪也大了,想把手艺全传给你。你要明白当爹的苦心!”

儿子沉默了,他说自己明白爹的苦心,可自己在上海已经闯出了一些名堂,再说做木工真的能做一辈子吗?

吴师傅没能回答儿子的问题,有那么一刻,甚至出现了动摇。如果儿子无志于此,自己所做的一切就真的对么?吴师傅捧起儿子在木工车间的一张照片。那时意气风发,背景里木头雪片般乱飞,儿子眸子里闪着里晶晶亮的光芒,跟老家的星星一样,可这么年过去,儿子眼神里已经没有这些光彩了。

吴师傅掉过头去,见妻子正在厨房里忙碌,她收拾起儿子的冬装,准备装进柜子里。他犹豫了一回,终于说,你妈想你。要不跟你说会儿话吧?妻子听见,放下手中的活计,拿起手机,儿啊。

儿子在那头喊了一声妈。接下来却哭了起来,断断续续的,也不大声,却一声一声像响鼓般敲打着吴师傅和妻子的心田。她说,儿子,要不你就听爹的话,早些回来吧?上海毕竟是大城市,这里才是你的家。

儿子没有再说话,良久才说,我再考虑考虑吧。

妻子叹了一口气,把电话挂了。

吴师傅说,他啊,跟我一个脾气,倔。想明白就好。

妻子笑了,你这个老头子,亏你还想得明白,怎么就不肯跟儿子服个软呢。

吴师傅说,那也要看什么时候,总之这个事情我也不勉强儿子。他要想回来迟早会回来,不想回来也绑不住他。

9

年终晚会上,公司照例在厂区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不同以往的是,这次吴师傅被隆重请在了老板那一桌。席间同事工友不停给他敬酒,祝贺他获奖。吴师傅酒量不大,却是来者不拒。今天高兴,他不愿意执照大家伙的兴。

等吃到一半,主持人请吴师傅上台领奖,还要他做发言。吴师傅迈着微醉的步子就上去了。从台上到讲台有三个台阶,吴师傅差点没站稳。他稳了稳身子,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台下都是他的领导、同事和工友们,有些已经共事将近十年了。有些年纪比他还长,但是呆在工位,任劳任怨,似乎就是自己的亲人。他清了清嗓子,操着方言明显的普通话,结结巴巴,小眼睛却依然有神。他有些话哽在喉头,一时之间说不上来。

老板慢慢走上讲台,讲了一番吴师傅的事迹,颁给他一个“最具贡献奖”,表彰他为公司赢得了殊荣,号召所有员工向他学习。同时,还当场宣布了一个好消息,鉴于吴师傅取得的巨大成绩,公司向上申报,吴师傅获得了省五一劳动奖章。从下个月一号起,公司专门成立以吴师傅命名的冠军工作室,专门培养高端的木工人才。

吴师傅从老板手里接过了沉甸甸的奖杯和证书,有些哽咽,他说:“感谢公司,感谢老板,感谢大家。我能取得这个成绩,离不开所有人的帮助。特别是我的领导,还有我的家人。什么也不说了,我敬大家一杯酒。”然后仰起脖子干了。在他的带动下,全厂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杯来盏往,比过年还热闹。

下台时,吴师傅一怔,他从人群里意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在上海开店的儿子,他混在众工友中间,朝吴师傅微笑着,旁边还站着一个高挑漂亮的女孩子。

本来微醉的吴师傅酒立刻醒了一半,他双手挤开人群,从中间的小道里钻出去,朝儿子小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