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老木匠(2)

日期:09-14
字号:
版面:第A07版:风·深圳“苏铁”作家巡礼之管启富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位前,将带的几样工具擦拭得干干净净。

如此一来,吴师傅“淡定哥”的名号便不胫而走,未赛先火,让人始料未及。

4

决赛时间到。大刚他们在观众席立定。灯光一闪,主持人上台。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欢呼声。赛制分为三关,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关分数最低的选手自动出局。第一关比赛锯木头,一共二十个小三角,按照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全部放好,最先完成者为赢。

比赛一开始,选手们立即拉开架势,那个小年轻最快,果然是小快手;还有一个号称“老牛”的,是做柜子的专家,紧跟其后;吴师傅和另外一个来自广州的中年木工不相上下;一个大个木工稍微落后一些;另外一个中年胖木工最慢,因为他一只手少了两根手指。六个人手起刀落,木头开花,嘉宾不时点评几句,场上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第一关有点险。吴师傅做法跟其他人不同,他先用斧头削木头,然后再用手锯,这个过程慢了几分钟,场外的人心揪了起来。

张立伟打趣道,吴师傅有个特点,比赛时不能面对话筒和摄像机,请大家保持距离。因为吴师傅比赛前特意跟他说,怕人家采访。吴师傅这样做,也有个好处,就是不会被人打扰。

第一关很快就要结束了,小快手第一,老牛第二,广州中年木工第三,吴师傅第四,其他两名选手被淘汰。

更为激烈的第二关马上开始。这次比的是榫卯承重。选手们现场用木头做一把长方形凳子,然后倒挂在铁架上,如果谁最先完成并且能承受100公斤的哑铃,谁就胜出。

主持人话音刚落,众选手剑拔弩张,这次吴师傅先声夺人,只见他一次性将所有木头切好,然后又一次性开孔,再一次性拼接,在人家还没缓过神来,他已经第一个按响了完成电铃。观众席上的大刚领着四个销售部美女,大家欢呼雀跃,拉起了“吴师傅你最棒,加油!”的横幅,顿时吸引了不少镜头。嘉宾、摄像机头和主持人都不约而同朝这边张望。

大刚的位置挺好,坐第二排,正冲着吴师傅的工位,吴师傅是在第六位。是电视台比赛现场靠右边第一个。小快手就在他对面。这一轮,小快手不灵了,排在了第三,广州中年木工和吴师傅胜出。

嘉宾和主持人检验长凳的榫卯承受力,先是10公斤哑铃,小快手过关,广州中年男过关,大个子过关,老牛过关,胖木工过关,吴师傅过关。

张立伟上前,凑热闹,说:“吴师傅,我坐上去可以吗?到时会不会摔下来?”吴师傅信心满满地说:“两个你坐上去都不是问题!”张立伟故意说:“那掉下来怎么办?”吴师傅忙说:“掉下来算我输!”场内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主持人忙转移话题,说:“吴师傅壮言豪语让我们更加坚信榫卯结构的力量和传统手艺的魅力!接下来我们继续添加哑铃钢球……”20公斤……一直加到100公斤。除了胖木工的凳子散架,掉地之外,其他选手的都完好无恙。

这就意味着,吴师傅和广州男胜出,进入决赛。

主持人问张立伟,小年轻败了,只有吴师傅进入决赛,你什么感受?张立伟摊开手掌,苦笑:“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当然希望他们都能胜出,但比赛就是比赛,选手们都很优秀,这真的跟经验有关。不管结果如何,能够站在台上比赛,他们就是最棒的!”

说完,小快手等几个落选选手,上台跟嘉宾拥抱告别,离场的画面有些伤感。

第三关最难,是一个铁架搭的台子,共四层,正面有两块木块钉在中间位置,中间有正方形、等腰梯形和等边三角形三个孔,总高2.6米,要求选手自行制作一把台子,做垫脚台,然后再制作三个不同形状的榫头,打入榫卯,就着打入的木头位置,攀上台顶,谁先拿起锦旗,谁就是比赛冠军。

吴师傅不急不慢拿起了斧头,这把斧头跟了他将近三十年,就像他自己身体里的器官一样,有了灵性,跟手脚融为一体。只见他飞快地做好地垫脚台,裁好了三根长木条,然后一起搬到台上去,站起来用笔在木块后面画三个榫眼的形状。

女嘉宾忙说:“吴师傅好聪明哦!”这句话马上引起了广州男的注意,他学着吴师傅的样子,跑到台前画起来。

本来吴师傅占上风,这样一来,比赛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不到最后,不知鹿死谁手。

说时迟,那时快,吴师傅将三个榫眼制作好,抱上铁台前站定,一个斧头打下去,进了;再打正方形的,也进了;最后一个等腰梯形的,有点意外,大了一点。吴师傅忙用斧头削了一小块,一打,就进了。这时广州男木工也只余一个榫眼也做好。

吴师傅已经攀上了铁台顶,拿起了锦旗,他夺冠了!

主持人、嘉宾、观众沸腾了!大刚他们更是手舞足蹈起来,头上的帽子都丢掉了。

张立伟的声音有些嘶哑,他太兴奋了。要不是吴师傅今天夺冠,可能他这个嘉宾就当到头了。

5

颁奖时,一位省家具协会的领导嘉宾说:“看到这场比赛,我们充分领略了吴师傅技术的精湛和传统手艺的魅力,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种用锯子用斧头,一刀一锯去手工打造家具和木器的时代,这种记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渐行渐远。所以,这个节目办得非常好,也非常有价值,它重新唤起了我们对于传统木工技艺的重视和保护,因为这样优秀的工匠越来越少,随着他们年纪的增长,谁来接班?能不能接班?传统工匠精神是不是会随之流失呢?这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很高兴的是,今天不仅有像吴师傅一样的老木匠,还有新生代木工,传统手艺后继有人,愿吴师傅带出更多的冠军徒弟,让我们的木工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几个观察室嘉宾上台,他们争相给吴师傅出主意,有人建议他开个私人工作室,专门做私人定制的家具;有人让他出来,自己开厂;还有人干脆挖他过去,给他更高的待遇。

吴师傅接过奖牌,有些激动,他的小眼睛眨了眨,用不太标准地普通话说:“感谢评委,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和认可。今天我赢了冠军,是因为我真的喜爱木工这行,我愿意继续带出更多更好的徒弟。”

大刚站起来,带头鼓掌,把手都拍肿了。

选手们都渐渐散去,吴师傅还要接受电视台采访。主持人有些神秘,单独关在一间房里,吴师傅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走之前转身对大刚说,我去去就来,你们先去后台吃饭。大刚点了点头,知道这会儿吴师傅是要出名了。

大刚他们在后台吃盒饭,边吃边等。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吴师傅才从房间里出来,他到台前收拾好工具。大刚他们已经停好车,准备送吴师傅回去,还给他打包了盒饭。

上了车,吴师傅先狼吞虎咽吃了饭,然后才慢慢喝了几口水。大刚看着吴师傅的样子,想起不久前吴师傅夺冠时的豪迈,他觉得像做了一场梦似的,倒是吴师傅主动打开了话匣子,给大刚他们讲起比赛幕后的故事。

6

大刚听工作人员说,预赛时吴师傅有点特别,那就是只看不比。“为什么预赛时只看不比呢?我是想观察他们,保存实力。果然,在比赛时,人家有点轻视他,摸不透他的深浅,比赛时,他尽全力,所以一举夺魁。当时谁也不看好他,所以,我更加要证明自己,不会比别人差!”

“你已经是全国木工冠军了,了不起,吴师傅!”大刚由衷说,“看得我们汗流浃背,太紧张刺激了!”

“呵呵。”吴师傅说:“他们说拿到这个奖,入户省城都没有问题呢,不过我不想在省城,还是在小地方好,我习惯了,不想走。”

一路上,吴师傅还聊了好多,关于自己小时候做木工的经历。他其实也是个健谈之人。

吴师傅小时候家里穷,六岁便没了父亲,去姑父家学手艺,就爱上了木工,也爱琢磨。那时候师傅严格,也吃香。人家放工都去玩,只有我一人在那里,一边量量尺寸,一边拆装研究,人家要一年出师,我半年就学会了。后来,做出了名堂,十里八乡的家具都让我来做,现在我还做很多小东西。我孙子的学步车就是我打造的,里面还有一个人性化的设计——给他“方便”的机关。

“方便?”大刚有些摸不着头脑。“就是大便和小便。”吴师傅解释道。太奇妙了!大刚连连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