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海滨故人(4)

日期:09-14
字号:
版面:第A05版:风·深圳“苏铁”作家巡礼之管启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情地躺在怀里歇息。”

夕阳下山,暮色渐浓,人流像退潮般逝去。随着这股人流,他们也依依告别着海滩,踏上归途,很快沉沉睡去,如同躺在海水中央。

车载着满街的星辉和灯光在夜色中奔驰,空气里渗透着海的刺激性的盐味和太阳落山前刚刚给雨水滋润过的土地的油腻的蒸发气味。一片一片深蓝色天空从云中间和善地露出脸来窥探,它们上面点缀了一颗一颗的金星。嘈杂的人声渐次消失了,往远方逝去了,变成了悲哀的沉重的叹息。

六、何以望月

其实韩望月没跟吴亦鹏说实话,跟他道别后,韩望月当天并没有着急离去,她去看望一位老友。次日她收拾好物品便重返大鹏,这位朋友已帮她联系好了一所学校。

韩望月去大鹏一间中学应聘做起了语文老师。她喜欢这里的风景,也喜欢这里的孩子们。她能从他们的眼里发现一道道光芒。那些光芒来自于大鹏山海的滋养,是都市里的钢筋水泥中难以寻觅到的。她想抓住它们,好好养着,用自己的心去点亮,让这些光芒尽量大点,慢点,升腾起一片希望。

有时她会带学生去海边玩。边玩边想起往事,就会若有所失,差点没把学生弄丢。等她清醒过来,不说是花容失色,也吓了个半死。从此以后留了心,心神不宁时不让学生在身边。

韩望月教书是极好的,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她爱上了写信,跟远方亲友谈谈大鹏,谈谈学校,谈谈孩子。

韩望月也会给吴亦鹏写信,汇报自己的近况,唯有好字作结。她白天课很多,作业批改得也多,慢慢地上微信的时间少了。可吴亦鹏每天信息她都会认真回,不过一次比一次字数少。很多时候,打好的信息越来越长,临发出去时,却是小心翼翼地越删越少,直到一个字一个字地消失。

这些敲打又删掉的字句令韩望月不能释怀。韩望月忆起去大鹏半岛南澳杨梅坑的情形。那时尚有另一个身影陪伴。她记得从小溪到村口,有一个深水池,游泳池清澈可见,池边有一座石桥,溪水哗哗地从缝隙中流出,穿过桥冲进海里。溪流像石头一样流入大海,像研磨一样平坦,或像斧头一样锋利。大海是蓝色的,鱼如梭子,螃蟹休眠,面对大海,波光粼粼,几乎可见帆船航行,远离海岛。

他们在农场里可吃到最美味的烧鸡,晚上在旅馆里睡觉前约友搓了麻将。白天租渔船出海打鱼,或爬山溯河,山海光耀,碧水触天,仰望群山,倾听海浪。环线自行车骑行带离海很近,蓝色的大鹏湾被沿着海滨漫步的行人紧紧拥抱,沿途的小海滩不大,景致迷人,周末数不清的新人慕名而来拍婚纱照。

南澳杨梅坑是大鹏半岛最浪漫的海滨休闲带,在沿海平坦的公路上,挑一辆两人自行车,男孩和女孩们在蔚蓝的天空和海水中慢慢骑行,在杨梅坑里聆听风的吹拂,欣赏海浪和鲜花。

她在等待一位海滨故人,曾经与她有十年之约。如今恐怕对方早已忘记,她苦苦守着这份盟约还有什么意思呢?

大学毕业后,她与两位要好的姐妹花来到了深圳。一次偶然的机会,到了大鹏游玩。听说附近有个简约书吧,店主是个怪人。书吧不定时开放,而且不是谁来买书都行,一定要有缘人才行。韩望月和姐妹花李晓冰和方雨萍慕名而至。

没承想,韩望月很得店主人眼缘,不仅免费让她们喝了咖啡,还送给她三本书。店主人慕容师是位男士,年纪不大,顶多三十上下,肤色雪白,面相英俊,看起来是受过高等教育。

他说自己经营书吧不全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等一个人。可惜许多年过去,她都没有出现。为了怕她来时找不着他,所以一直坚持经营,实际上他自己有两套房,是父母留下来的,收租就够他过完余生。他还是一名插画师,出了两本专著,住在这里,闲时画画插画,打发打发时间,十分惬意。

他所等的那个人毫无疑问是昔日的恋人。对方劈腿一位老外,将他抛弃了。可他还是心存希望,盼着她会回心转意。

韩望月她们三人听了很感动,但是态度各不相同。李晓冰想骂他,这么痴情有何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不如追求自己的另一段幸福!方雨萍多少知道失恋的滋味,她知道慕容师的难处;韩望月却没来由地坠入了情网。

起初,慕容师是拒绝的,一来二去,慕容师也喜欢上了韩望月。两个人谈起了恋爱,几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却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直到有一天,前女友突然出现,他们又和好如初,韩望月成了局外人。她觉得自己是一个笑话,转身就离开了大鹏。

之后慕容师想方设法联系韩望月,托她的好姐妹李晓冰和方雨萍调解,韩望月硬着一口气,就是不松口,慕容师只好放弃。

等韩望月再次来到大鹏时,那个书吧已经不复存在。听旁人说店主人和一个女人出国了。没多久韩望月收到一封国际快递,是他们的结婚请柬。

韩望月将请柬撕碎,扔入了大海。波浪翻滚,如同她内心的情感,随烟波而逝。

后来韩望月听说他婚后并不如意,甚至想离婚,可她的心已经随着大海一点点凝固了。

六、故人到来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受着韩望月的鼓励。一年后,吴亦鹏辞去了市区的工作,用积蓄在大鹏买了一个两房一厅的小居室,他想离大鹏近一点。他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永远计算不尽的名利场。他想专职写作,已经有几个出版社问他要书稿。以前太忙,总是推辞,如今是时候完成了。

他的生活变得异常规律,上午写作,下午出去,晚上再写作。有山海陪伴,吴亦鹏并不觉得寂寞。他会定时约几个好友到家里坐一坐,聊天看海。有时干脆就叫上韩望月,两个人做一顿美食,然后出去一遍又一遍地骑车疯转。

节庆时,吴亦鹏还迷上了做义工。说起做义工,还发生了一件趣事。那会儿吴亦鹏遇见一位大叔,他腿脚不灵便,在路边问一位红马甲,东山寺怎么走?

红马甲给他指了路,大约见他是外地口音,不认路又不善走,便直接送他到了目的地。事后大叔连连道谢,红马甲却说没什么,之前他刚到大鹏时人家也是热心指路,这成了一种默认的传承,是一种美德,我有义务和责任保持。

吴亦鹏知道了这个故事,心里涌动着难言的快乐。还有一次,看到许多义工去海边拾垃圾。浩浩荡荡,总共有二十来人,他们的身影给海岸增添了无边风景。

当时吴亦鹏就有加入这支义工大军的冲动。他很快填写了申请信息,跟当地的义工站负责人联系起来。负责人是位女士,巧的是还是吴亦鹏的老乡,在大鹏十年了,她一直视这里为第二故乡,很欢迎吴亦鹏的加入,并且很快为他办好的手续,给他发了义工证和红马甲以及一个红臂章。有了这身装扮,吴亦鹏就是名副其实的义工了。

吴亦鹏去做了义工,他加入了义工队伍,经常组织义工们去大鹏海岸边去拾垃圾。韩望月只要有空,就会陪着吴亦鹏,只是她没有对他说实话,即使她留在这里,还有一个私心,即使早已成空。

周末的大鹏人山人海,周边的美景已经成为了一个常态。就像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而吴亦鹏越发喜欢大鹏这个地方,住在这里,他可以有机会听听自己的心跳,想想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人可以见,哪些梦可能圆。

最主要的是,韩望月也在这里,他不是一个人。

爱情客栈的老板换了人。吴亦鹏还是带着韩望月去住了一晚。那里的夜雨依然动听,不过静静敲打窗台的时光过得实在太快,迅捷得如同早上的阳光,一滴露水瞬间消失无踪。

台风来临时,大鹏处处水浸。酒店大堂玻璃门被吹得东倒西歪。韩望月缩在套房里瑟瑟发抖。她梦见吴亦鹏在旁边安慰着她,她就像一只猫趴在他怀里睡着了。

天亮时,吴亦鹏在户外艰难地搬动着横倒的树枝,他的车被拦住了,寸步难行。他搬树枝的画面被好事者放上了朋友圈。一时之间到外疯传,被赞是大风有大爱。相片很快传到了韩望月手机上,她看到后马上去电,但是吴亦鹏并没有听见。

等韩望月快睡着了,手机骤响,屏幕亮了一下又灭了。她赶紧回过去,吴亦鹏在电话里说:“韩大小姐,你等的人到了吗?路已经通了,我马上去你那里,等我!”

韩望月望着远处的大海,依然波涛起伏,但她这只迷航小船已经在风雨之中找到了停泊的港湾。她给吴亦鹏回了一个笑脸。

海滨等候着故人。也许会明天太阳升起就出现了,也许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