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明确要求,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
地处光明科学城的光明小学,积极引入AI技术,探索AI+教育的融合创新,逐步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教学变革,推动因材施教和精准化育人,让传统的体育课、语文课、数学课、心理课等学科课堂焕发新生机,激发学生求知探索、自主发展的强大自驱力。2024-2025学年,光明小学连续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学校、光明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光明区首批“光明求索学校”试点校。
从斑驳的木质黑板到互动智能屏,从“一支粉笔一本书”到“AI双师”模式课堂,办学67年的光明小学以AI为匙,推开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新“大门”,在光明区实施品质学校培育计划的赛道上自信昂扬冲在前。
植入AI基因
系统性变革已然发生
3月17日,光明小学举行第十期朝阳论坛读书分享活动,期间李铮老师作了AI智能体的创建培训,为大家分享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经验,直观展示AI为教育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大数据助力教师智慧教研”项目,4月9日,光明小学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主线,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教研活动,师生借助智能体、多媒体解析诗歌等,增强课堂趣味性,开拓学生视野,展现AI赋能诗歌创作教学的独特魅力,受到北京师范大学专家高度评价。
各类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光明小学已经扎根日常。学校还坚持科研引领,广泛开展人工智能课题研究,2025年8月徐毅老师申报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专项科研课题《生成式AI赋能计算思维培养的项目式学习模式研究》成功立项。
此前,陈陆老师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实践研究”子课题《智能教学环境下小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获得优秀课题。
“人工智能的出现,预示着教育领域即将迎来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革命性变革,也为实现更高质量、更个性化的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光明小学作为一所有着67年历史的老学校,要主动迎接挑战,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让学校焕发新的生机。我们通过举行读书分享等教研活动、广泛开展人工智能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找准新角色、新定位,以教育智能体的开发与应用为切入点,推动教与学的系统性变革。”光明小学校长麦睿锋说。
这场变革,不是光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独唱”,全学科都已经“卷入其中”。学校组建多学科教研团队,开展系统培训与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的AI教育应用能力,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经过深入实践,部分学科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2025年深圳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大赛中,光明小学语文、心理健康两个学科的案例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并均已推荐参加省赛。
在信息科技学科,李铮老师打造的课例《体验机器学习的一般流程——以图像分类识别交通标志为例》分别获得2024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教学优质课例评选活动和2024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教育优质资源征集活动一等奖。2024年11月14日,光明小学承办了深圳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优质课例展示活动暨光明区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绿色优质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李铮老师执教了本课。
AI赋能课堂
因材施教精准育人
在语文课堂上,“即梦AI数字人”视频、文生图等提供多元意象,学生结合AI提示和诗歌内容展开联想——想到教学楼门前几棵榕树,一阵风突然吹来,墨绿的老叶沙沙作响;想到校园墙角的爬山虎翻涌着绿浪,叶片层层起伏……
这些充满童趣的想象、联想,是光明小学学生现场生成的读诗感受。在创作诗歌环节,学生自主写诗后,借助“与诗人艾青对话”教学智能体,学生能够及时收到反馈并结合智能体建议修改,打破传统教学反馈滞后、评价单一等弊端。
“教了多年语文课,我从没想过能和‘AI诗人’合作上课!”张丽敏老师说,在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面,他们利用教学智能体开启了AI赋能现代诗歌教学的实践之旅,为学生打造更具交互性、创新性与深度的诗歌学习环境。
据了解,光明小学语文教师团队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深圳教育云资源平台进行课前备课,并收集学生课前学习数据。同时,对教学智能体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了解其功能特点、优势特长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教学融合做好技术储备。
如何确保数字技术自然、恰当地融入教学流程,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光明小学采取无缝融合策略:依据诗歌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导入、讲解、创作、评价等,制定相应的技术融合策略,实现AI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跨学科的“AI协作”,也让光明小学心理健康课堂呈现新样态。
心理教师樊若楠联合信息科技教师,开发出“AI+双师”教学模式:用AI生成模拟社交场景,帮随班就读学生练习情绪识别,通过实时数据支持教师进行精准教学干预与个性化内容推送,让“传统心理辅导员”变成“智能干预设计师”。
光明小学各学科借助希沃智能平板、AI智能体及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工具,实时采集与分析学情数据,支持个性化教学与全过程优化,逐步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教学变革。
创造无限可能
惠及每一个孩子
“以前家长送孩子来,图的是‘老校靠谱’;现在来,更盼着‘A赋能’。”在一次教学开放日中,许多家长点赞说,课堂上的AI融合实践让孩子的学习“活”了起来。
在“自动驾驶”课上,学生们分组用AI模拟校园通勤路线,讨论“如何避开教学楼转角的盲区”;在语文课上,他们用AI生成诗歌插画,把“爬山虎翻涌绿浪”的句子变成了动态画面;就连体育课,AI运动分析系统还能帮学生调整跳绳姿势……
AI已经深刻融入光明小学师生教与学的日常。而对AI课程体系的重构,更显光明小学智慧。光明小学创新打造“普及+进阶”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优质平台。
在普及方面,1-2年级每学年开设6课时AI基础课,教孩子用图形化编程做“校园植物动画”;3-6年级每学年开设8课时AI基础课,四年级深耕“智能家居”,五年级主攻“自动驾驶”,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课程还获评光明区科技创新优秀课程,入选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优秀资源征集名录。
在进阶方面,光明小学开设八门人工智能类社团课程,包括航模、3D打印、无人机编程、图形化编程、乐高机器人、人工智能、科学探究和激光切割,其中七个社团获评“光明少年科学院研究所”。
得益于良好的培养体系,上一学年,光明小学师生获奖366人次,包括国家级获奖5人次、省级获奖5人次、市级获奖57人次、区级获奖299人次;仅在科创赛事中,学生获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3项,市级一等奖5项。
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徐毅/文 记者 卢正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