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阳光育人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B09版: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学期,公明第一小学迎来新学子。

公明第一小学校园。

公明第一小学阳光社团招新。

今年是光明区公明第一小学建校80周年。从老一辈的躬耕不辍,到青年教师的朝气蓬勃,这所学校始终用奋进之笔,践行“爱、勤、严、美”校训精神,书写着“阳光教育”的温暖故事。这些故事里,藏着孩子们的成长,藏着教师们的坚守,更藏着学校“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未来。

爱 藏在细节里的教育温度

入职第一年,体育老师许灿镕就遇到了“孤身游走”的小熙:全班同学不愿和他组队,很少有同学愿意跟他一起玩。

那天,许灿镕没有简单地“要求同学接纳”,他蹲在塑胶跑道上,跟小熙了解情况后,临时把上课方式调整为小组协作,引导小熙和一名同学玩起了“双人接力”,两个人也渐渐熟悉起来。慢慢地,小熙朋友多了,笑容也多了。

这份“蹲下来”的温柔,也藏在科学老师萧清茹的实验室里。

内向的小宇刚转来学校时,总缩在最后一排,提问时肩膀会悄悄瑟缩。一次电路实验课,萧清茹看到小宇的手游走在材料之间——他显然有想法,却不敢动手。她没有催促,当小宇抬头对视时,给了个“加油”的微笑。

终于,小宇怯生生地举手提问,萧清茹立刻俯身倾听,再对着全班重复:“小宇的方法很特别!我们一起看看能不能成功!”当小灯泡“啪”地亮起时,她第一个鼓掌。

公明第一小学的教师们,把“爱”揉进了每一个细节里——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与孩子平视的耐心、给错误留足体面的包容,以及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守护。

社团课要用的串珠突然失踪,美术老师漆祖丽没有打开监控,只是在课上说“希望它能悄悄回来”。课后,一张没有署名的纸条,压在了她办公桌电脑下——“串珠太美了,我们想拿来做手链。老师,对不起,我们明天就拿回来。”

第二天,漆祖丽特意把画室门留了一条缝——下午路过时,里面的盒子里已装满大半串珠。

大队辅导员吴帆在毕业大队委的行动里,看到了“爱的流转”。一次开学前夕,已毕业的大队委主动返校帮她打扫办公室,他们说:“老师,以后每年开学我们都来!”

勤 师生并肩的双向奔赴

“哪有什么技巧,不过是多磨几遍、多改几次。”数学老师叶家兴刚入职时,前辈的这句话成了他的“勤”字诀。

那时,叶家兴总因教学经验不足发愁。于是,他走进前辈的课堂旁听,思考教学环节该如何实施,课堂氛围该如何调动;在网络上搜索优秀课例来模仿,思考课例背后的设计理念,逐字逐句地打磨课堂语言……

就这样,靠着“勤学、勤思、勤练”,叶家兴很快站稳了讲台。这样的勤,在老师们利用课间批改学生作业时的笔尖上,在深夜调整教学设计和课件时的灯光里,在练习板书粉笔字的小黑板上,在打磨课堂时留下的一张张逐字稿里。

同样把“勤”刻进日常的,还有音乐老师凌秀媚。排练《歌唱祖国》混声合唱时,为了达到最好效果,她和孩子们每天放学后留在音乐教室,从分声部练习到和声配合,一点点打磨,直到天黑。

这份“勤”渐渐成了合唱队的基因:深圳市第九届学校艺术展演季合唱专场比赛中,他们每天清晨勤加练习,此起彼伏的“哆来咪”在合唱室响起。最终,他们以扎实的唱功摘得金奖,实现三连冠。

“勤”,是与学生并肩的“双向奔赴”。吴帆陪伴小晨备战深圳市少先队员演说大赛,师徒俩抓住午休时间,无数次打磨讲稿、锤炼语言,精益求精。后来,小晨站在市级舞台上,捧回一等奖。

小晨这份因热爱而生的坚持,同样也滋养着吴帆,她反复打磨课堂,先后拿下深圳市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安全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

严 对孩子阳光成长的期许

凌秀媚对“严”的坚持,曾让家长不解。

备战市级合唱比赛时,凌秀媚对音准、节奏、音色毫不让步,哪怕有个细微的音准偏差,她听后都会立刻让大家停下来,重新练习,直到调整到完美。

有家长说:“凌老师,不就是一个小偏差吗?何必这么严?”凌秀媚没有辩解,直到家长开放日,小诺的妈妈找到她:“谢谢您,凌老师!您要求背谱不看提示,现在她背课文都特别认真。”

对公明第一小学老师来说,“严”藏在对学生阳光成长的期许里,从不是冰冷的苛责,而是教会孩子敬畏细节、承担责任,让每一步成长都走得扎实。

体育场上,安全永远是第一位。许灿镕要求学生每个动作必须规范,每项保护措施必须到位,曾有学生抱怨说他要求太严格。直到一次,小京因严格按照他所教的热身动作,避免了在快速奔跑中崴脚。事后,小京特意跟他说:“老师,是您的严格要求保护了我。”

每次接新班,语文老师谢晓玉从不说“不许做什么”,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要怎么约定”,引导学生制定班规,让事事有章可循。

小炼特别爱下象棋,谢晓玉鼓励他参加校象棋社团,并和家长共同制定学习方案,最终小炼在区、省级比赛屡获佳绩,学习也没有落下。

萧清茹的“严”,是对“科学精神”的守护。

还是小宇,当他主动性提高后,萧清茹提出更高要求:“你的观察很敏锐,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小宇第二天带来实验方案,她细致指导。后来,小宇进步很大,可以清晰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电路设计图和作品。

“严”也是对教育的精益求精。吴帆坚持反思与教研,主动参赛磨课;受邀担任光明区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赛事评委,并参与小学德育素养测评命题,“在评与被评、教与学的双向磨砺中,我始终提醒自己:不满足于‘还不错’,而是追求‘更好’。”

美 心灵与品格的交相辉映

在漆祖丽的画室里,“美”是手工品与心灵的双重绽放。串珠事件后,她带孩子们认真制作的手工品,在艺术节作品展上惊艳全校,引得师生频频驻足。

但在漆祖丽心里,更美的是那个曾犯错的女孩——她在颁奖时跟漆祖丽说:“谢谢老师给我机会,没有让我在同学面前丢脸,我以后会做个诚实的人。”

漆祖丽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将一次错误变成了最美的教育诗篇。

音乐的美,不仅是旋律的动听,更是让孩子在歌声里找回自信,勇敢做自己。

五年前,转学生小悦刚加入合唱队时,总躲在后排,唱歌细若蚊蝇。

一次,凌秀媚发现小悦听音乐时眼里有光,拉她到钢琴旁弹《小星星》:“你的声音像星星,试着让它飘出来,好不好?”从那以后,凌秀媚每天陪她练气息、打节拍,她慢慢成长为合唱队领唱。

“我带孩子们聆听风吹树叶编写节奏,用生活中的日用品制作打击乐器,在合唱中引导他们感受和声的美妙和音乐的情感……在我的课堂,‘美’是流淌的旋律,是用声音创造的风景,是让孩子成为‘美的传递者’的初心。”凌秀媚说。

在英语老师蓝常梅的课堂上,美是声情并茂的英文诗歌朗诵,是生动有趣的英语课本剧表演,是孩子们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的自信从容。每学年举办的“英语活动周”中,孩子们自主策划、用英语流畅交流。

美是体育的灵魂。绿茵场上,许灿镕看到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完成体育任务的团队之美;接力赛中,他看到同学们为了班级荣誉而战,展现出顽强拼搏的坚毅之美……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欢呼,都将成为学生阳光成长的养分。

(注: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黄晓婷/文 记者 李立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