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戴盟机器人从创新到产业化的实践之路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A12版: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WAIC 2025上,DM-Hand1凭借指尖的灵敏触觉吸引大批观众关注。

宝安日报讯(记者 黄冬梅 文/图)近期,“前海5号楼”在深港各界共同见证下正式启用,多位院士学者以及近200位科学家、企业家、创业家和投资人代表共同出席活动。在启用仪式后的主题分享环节中,多位嘉宾分别从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的角度,围绕“四链融合”展开主题分享。戴盟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段江哗作为青年创业家代表,以《让创新走出实验室:青年创业者的使命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团队从香港到深圳,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创业历程及对“四链融合”生态的切身感悟。

段江哗博士举例介绍了触觉对具身智能落地的重要性:“大多数机器人即便装载了多个摄像头,在执行任务时依然显得笨拙。相比之下,盲人虽然没有视觉,却依然能够灵巧地完成穿衣、扣纽扣、拉拉链,甚至是按摩或针灸等高精度操作。这背后的关键在于——人类的双手拥有极其丰富而敏锐的触觉。”

他表示,视觉技术已经发展多年,但要真正突破机器人在操作层面的瓶颈,还需要类人的高分辨率、多模态触觉传感器。然而,这类传感器研发难度极高,已被中科院列为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AI的快速发展,让机器人变得和人类一样“心灵手巧”已变得至关重要,市场对高分辨率、多模态触觉的需求,以及融合视觉与触觉的操作技能开发,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基于独创的单色光技术路线,戴盟机器人打造出全球首款多维高分辨率高频率视触觉传感器DM-Tac,赋予机器人类人的触觉感知,让机器人能够完成更加精细、灵巧的工作,真正释放产业价值。机器人不仅“走得好、跳得好”,还能“干得好”。

在戴盟机器人的成长过程中,深圳的“四链融合”生态提供了重要支撑。戴盟机器人团队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凭借深港协同创新机制,团队依托香港的研发基础,在深圳实现了从技术到产品的高效转化。这条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再到“产业落地”的完整创新链,不断推动戴盟机器人技术迭代,也确保戴盟机器人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沿。

深圳强大的硬件产业链和制造生态,为技术创新带来了“零时延”的响应能力,极大提升了研发与量产效率。极致的供应链协同显著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企业勇于试错、持续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与此同时,深圳的人才集聚效应帮助戴盟机器人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光学、材料、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也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目前,戴盟机器人全球首款多维高分辨率高频率视触觉传感器DM-Tac,已实现了千片级规模的稳定量产,产品远销海外市场。戴盟机器人既是“四链融合”生态的受益者,也在通过自身发展不断反哺深圳创新环境:一方面带动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形成强有力的人才集聚效应,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加入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