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违停集中治理后,大浪辖区内电动自行车停放有序。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郭梓健 李家仪 文/图)记者获悉,曾经大浪街道辖区内电动自行车违停现象突出,如今经过持续开展违停集中整治,这里发生了大变化。据了解,大浪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18万辆。在有限的停放空间里,电动自行车乱停放堵住了通道,就连行人走路都得“见缝插针”。而在日常治理中,仅靠工作人员搬、抬,不仅效率低,也会造成“反正有人管、我可以随便扔”的错误引导。
对此,大浪街道党工委多次进行专题调研,最终提出以“引导居民自觉摆放”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为策略,同时辅以“联合执法”和“智能平台建设”等手段的综合方案。
首次违停,就近挪移车;二次违停,对车主进行交通安全劝导教育;三次及以上,则将车辆挪移至较远点位,增加取车时间成本。在元芬地铁站,大浪执法队通过这种“渐进式”疏导分类处置方式,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接受自觉摆放理念,实现有序管理。此外,借用科技力量,也为交通治理实现多元共管插上了数字翅膀。依托龙华区平安建设中心“数字社区工作台”,以及大浪街道孵化的“浪小安挪车e站”智能管理平台,市民发现违停现象,只需扫码上报,平台工作人员便能实时接单并进行处置,实现“扫码上报-智能派单-违停处置-数据留痕”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大幅提高治理效率。
此外,大浪街道还通过盘活空间资源和改造闲置角落、优化绿地等举措,进一步缓解辖区内的停车压力。
随着十五运会的脚步渐近,大浪街道交安办联合交警部门以赛事提升城市出行品质为契机,创新开展交通综合治理。行动探索“宣传+劝导+执法”一体化治理模式,重点围绕大浪南路华旺路路口展开。
朋友圈“亮”交规则是大浪街道创新实施的人性化教育措施——违规当事人需按照要求发布交通安全宣言并集满20个赞方能“完成任务”。这种人性化教育措施,一方面提高了违法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借助发达的社交网络扩大教育覆盖面,推动违规者向交通宣传者转变,有效实现“处罚一例、警示一圈、教育一片”的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