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伍秋蔚/文 记者 陈建华 通讯员 戴汉林/图)针对辖区内电动车乱停乱放、占道堵塞等问题,福城街道聚焦“疏堵结合”核心思路,在长湖地铁站、兴富社区、桔塘社区分别探索差异化治理模式,通过空间改造、多方协同、精准施策等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电动车管理经验,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实践参考。
在长湖地铁站,福城街道以“微改造”为抓手破解交通节点停车难题。一方面,重新规划停车与禁停区域,清晰施划标识标线,明确车辆停放边界;另一方面,盘活地铁口周边绿地、树池等闲置空间,将零散区域整合改造为非机动车停车区,挖掘停车资源潜力,新增了约1300个车位。同时,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安排工作人员驻点值守,对乱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进行规范引导与挪移,并通过设置“文明停车”提示牌、播放广播提醒等方式,强化市民文明停放意识。通过一系列举措,近期累计规范乱停放电动自行车1.6万辆,挪移占道电动自行车400余辆。
兴富社区则以“多方协同、入园入企”模式,破解工业园区停车矛盾。面对宝源科技园“电动自行车禁入”政策与员工通勤停车需求的冲突,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街道相关部门、园区管理方及员工代表,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商摸清需求痛点,有效解决问题。如今,兴富社区电动车治理成果显著,已成功协调9个工业园区提供2980个电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道通行效率提升80%,超90%的车辆迁入合规停放区。
桔塘社区采取“三管齐下”策略,实现辖区停车秩序全域治理。首先,建立由市容队员、交通队员、安防组员及网格员组成的联合治理小组,对城中村小区、主次干道、消防通道等重点区域,采取“劝导+规整”模式,引导车辆归位停放;其次,针对共享电动自行车占道问题,对辖区高频使用区域开展定期巡查,及时清理未按规定停放的车辆;最后,从源头挖掘资源,梳理辖区企业、工业园区闲置空间,推动电动自行车“入园入企”,同时依托“网格员+楼栋长”联动机制,开展文明停车宣传,提升居民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