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诗意海洋从亲海生活方式开始(2)
日期:09-07
使其成为看得见的城市与海洋的美好关系。
海洋无疑是深圳很重要的一项城市基因,临海而生、凭海而兴。我个人作为来到深圳的一个移民,很多年住在海边,算是一个向大海讨生活,受海洋恩惠的人。海洋不仅是我生活的“前景”,也是我写作很重要的一个触点与灵媒,自然希望深圳在规划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能有更多的文化元素,更多的诗意连接,能将目光与资源更多地聚焦在海洋生态与海洋文化的建设上。甚至可以向一些中小城市学习,从人文景观的构建着手,从一首诗的写作与生产引出海洋与城市关系的内在思考。
这两年结合自身对海洋的想象与思考,我写了《海的叙事》与《渡海贴》两首跟海洋主题相关的小长诗,这两首诗有在滨海城市采风路上的感受,更多则是关于深圳生活的个人生命体验。
对于对海洋诗歌的认知及海洋诗歌的写作向度,从我个人的写作经验来看,可归纳出三种全新的海洋诗的诗意——
第一种是历史文化与当代海洋景观的交融,比如澄迈渡口,在历史的天空下,在苏东城的光照里,这一片海所显现的依然是一片蓝海,有无限的创作与书写空间,亦可诞生一种跨越时空的诗意。
第二种是工业意象与海洋景观的杂糅与叠加,这方面我有较深的体会,在深圳,有几年时间,我住在盐田港附近,每天早晨去海边跑步,都会看到堆积如山的集装箱与停泊在码头或正要进港的货轮,我有好几首诗都写到集装箱、码头这些意象,尝试建构一种海洋文明的诗意叙事。
第三种是日常生活与海洋景观的渗透与互拥,换句话说就是,书写诗意海洋要从建构亲海的生活方式开始。例如作为海滨城市的深圳,在很长一段时间,忙碌的深圳人欠缺亲海的生活方式,近十年,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一方面得益于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规划与倡导,比如修筑贯穿海岸线的绿道,改善海边交通,地铁能直达海滩,规划“山海连城”,各种海上运动也多起来,比如帆船赛、海上龙舟赛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融入海洋,成为风景本身,这一改变本身就很诗意,很当代。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鲜活的、充满诗意的当代诗。
我认为,第三种诗意尤其重要。写诗从生活开始,写海洋诗从亲海生活方式开始。
我向大海讨生活,大海给我一首诗——这种关于存在的相互印证,个人认为是很生活化,很细微的关于海洋的愿景,而这种基于个体的对大海的想象与真实感知,更是深圳所需要的。每一个深圳人以自己的方式说出对大海的想象与期盼,才是未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该有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