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期,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这是中办、国办《意见》后,国家部委出台的第一份支持深圳深化改革的文件,也是自然资源部给予深圳的第一份城市空间治理综合改革方案。
9月4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产耀东介绍了《若干措施》有关情况和重大意义,深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孙华明、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鲍达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孔繁昌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产耀东表示,《若干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新性、引领性,为深圳量身打造了一套前瞻引领、系统集成的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综合改革方案,对于深圳破解超大城市发展难题、提升空间要素保障能力、增强优势地区发展动能、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产耀东介绍,《若干措施》共提出五方面20条改革举措,聚焦支持深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典范的目标,优化提升自然生态空间、存量土地空间、海洋经济空间、数字智慧空间和区域协同空间等“五大空间”,牵引推动空间治理向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精细智慧、安全韧性、一体融合加速转型,加快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具体来说,在精细治理自然生态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支持深圳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高标准安全,让绿色与安全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底色;在创新激活海洋经济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支持深圳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坚持海陆一体、统筹联动,在海洋科技创新、产业经济、资源利用、全球治理等领域做优做强,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在集约利用存量土地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支持深圳聚力城市内涵式发展,统筹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提升城市发展集约度和综合承载力;在创新打造数字智慧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支持深圳加快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充分发挥空间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引领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一体构建区域协同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支持深圳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大区域内优布局、促联通、谋发展。
孙华明表示,《若干措施》聚焦自然资源领域,系统部署了20条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引领性足的改革举措,必将有力推动我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走深走实,有力推动我市贯彻落实《意见》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有力推动我市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在全国先行先试。市委改革办作为全市改革工作的统筹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切实把落实《若干措施》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重点做好“三个加强”。
鲍达明表示,《若干措施》将“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首项任务,充分体现了央地联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坚定决心和对深圳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的深切期望,这为中心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心秘书处将围绕树立好大国形象、搭建好国际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深圳赋能以及加强中心建设五个方面,真正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
孔繁昌表示,《若干措施》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深圳规资海洋领域的具体实践,为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实现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是城市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将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引领和要素支撑保障作用,加快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据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