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验光明学校七(3)班 唐振为
指导老师:潘琳
大家印象中的父亲,大多是严厉刻板、不爱讲话的,比如鲁迅的父亲,那位让他背诵《鉴略》的周伯宜,还有《台阶》中那至死不懈的父亲。而我的父亲恰恰相反。
有次写作文,一时打不开思路,找不到题材和角度,就去咨询父亲。起初见他一言不发,以为他没听见,但是等我洗完澡出来,发现他竟然写了满满一页大纲。待我坐下以后,他就开始滔滔不绝讲述他的写作思路。他的指尖在草稿上奔走,从这儿指到那儿,从那儿指到这儿。讲到兴起之处,他竟摇头晃脑,眉飞色舞,颇似在那儿讲授典籍的老先生。讲完这一长串的思路后,他脸上的自信与得意如决堤的洪水,冲破了皮肉的大坝,溢得到处都是,让我竟分不清谁是那个要写作文的人了。
看着那满满的文字和那不再平整的纸张,我看到了父亲对孩子需求的关注,每一笔都是爱的流露,都是情感的自然体现,都是父爱这个名词的具象化。此时,这张纸上写的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它承载的诚挚与真切的父爱更让我温暖和感动。
他,我的父亲,用这张纸诠释了他对我的爱。父亲有许多值得书写的地方,此刻,这张纸的重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父爱如山”的意义。
我的父亲或许不是一位好的能指导我写作的“语文老师”,但绝对是一位关爱孩子,用自己的羽翼竭力呵护孩子的好父亲。
编辑点评 小作者擅长细节描写,把一个平日“沉默”的父亲写得鲜活生动,甚至让人忍俊不禁,是一篇有温度、有细节、有思考的好作文,展现了作者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