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把非洲草原“搬进”课堂 传递野性成长力量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C12版:学习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叶精宝给学生解读草原。

叶精宝老师在非洲草原。

叶精宝与学生。

9月1日,龙华区龙飞小学的开学第一课打破传统框架,该校教师叶精宝将暑期非洲之旅的见闻转化为鲜活课堂素材,通过短视频、定制明信片等形式,为学生开启了一场兼具趣味与深度的“世界启蒙课”,向孩子们传递了“人生是旷野,有无限可能”的成长信念,让开学第一课充满“狂野”活力与温暖力量。

以真实经历

做学生的“生活启蒙师”

“也许有不少开学第一课会紧扣‘浪浪山’‘哪吒’等热门知识内容,但这些内容与孩子的真实生活有些距离,不容易走进他们心里。”谈及课程设计初衷,叶精宝——这位拥有厦门大学传播学硕士背景、秉持“生活是本大书”教学理念的教师坦言,此次课程设计有三个核心出发点。

其一,是希望摆脱“时政热点”的局限,给学生更贴近生活的“真实启蒙”;其二,是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将自己非洲之旅中的体验与感受分享给学生,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认识到“多看世界也能丰富认知”;其三,是传递“坚持与可能性”——10年前,叶精宝便萌生非洲之行的想法,如今才终于实现。他想借此告诉孩子们:“当下做不到的事没关系,只要记在心里、慢慢努力,未来总有机会达成。”

专业背景加持

打磨“有故事”的课堂素材

如何将非洲旅行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的课堂内容?为此,叶精宝凭借专业能力做了充分准备。他将非洲之旅的精彩片段剪辑成5分钟短视频,涵盖草原风光、野生动物、当地人文场景,同时把旅行中拍摄的照片制作成定制明信片,每张明信片都搭配简洁易懂的文字,讲述背后的故事,方便课堂展示与讲解。

“大学时学过图片、视频处理,这些技能帮了大忙。”叶精宝表示,尽管素材制作对自己而言“顺手”,但仍花费不少心思——视频要挑选最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片段,明信片文字需兼顾趣味性与易懂性,确保学生能快速理解内容背后的意义,让每一份素材都“有故事、有温度”。

学生眼中闪着“光”

纯粹好奇点亮课堂

这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让课堂充满惊喜与感动。播放短视频时,孩子们纷纷露出激动的神情,眼神里满是好奇与向往,不少学生的眼里更是闪烁着专注的“光”。

“讲空道理时,孩子的眼神是‘散’的;但讲他们感兴趣的故事,他们眼里会有‘光’。”叶精宝回忆,班上学生李忱瑞的反应尤为真实,那种“哇,原来非洲是这样”的纯粹好奇,让他印象深刻。“看到孩子们这样的反应,我就知道这堂课没白准备。”

课程结束后,从学生撰写的开学相关作文中,叶精宝清晰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首先是认知刷新,以往对非洲的模糊印象变得具体,学生们了解了非洲草原的样貌与当地生活,视野从“只看到中国”拓宽至更广阔的世界;其次是价值观更开放,孩子们开始跳出“家-学校”的日常与学习压力,意识到人生有诸多值得探索的事物;最让他惊喜的是,学生们开始“不怕试错”,有孩子在作文中写道:“不要担心走错路、做错选择,只要去尝试,慢慢就会变好。”这意味着“人生是旷野”的理念已真正被孩子们理解,他们不再畏惧选择的不确定性。

用故事代替“说教”

让“生活”成为课堂主角

谈及后续教学计划,叶精宝表示,会继续将更多生活经历融入语文教学。“教材是小书,生活是大书,世界是更大的书。”他始终认为,教学不应局限于照本宣科,而应让“生活”走进课堂。

此次开学第一课的成功,更坚定了他“用故事代替说教”的教学思路。“没有刻意说‘要勇敢’‘要开拓视野’,只是分享了我的非洲故事,孩子却自己悟到了道理,还记在了作文里。”叶精宝说,40分钟的课能让孩子记住“旷野,未来可期”这句话,能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一份力量,便是课程最大的成功。接下来,他会继续挖掘生活中的故事素材,让课堂更生动、更有温度,引导学生在真实体验与感悟中成长。

龙华新闻记者 张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