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猛
苏轼曾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必有可乐。”确实,任何事物,初次见识,总能给人很多新鲜和惊喜之处,时间一长,便失去了那种陌生感,熟悉后就开始腻烦,甚至会生起厌恶之感。从乍见之欢到久处之厌,是一种必然的情绪变迁规律,没有什么好惊奇的。包括人也是一样,喜新厌旧其实是每个人的自然心理,不必自我愧疚或者互相指责。所以人们对于情感,常有保鲜之说。即便是好东西,见得多了也索然无味,所谓的熟悉处无风景也是这个道理。
一处绝妙的风景,比如庐山烟雨浙江潮,或者自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初见之下,一定是震撼人心,令人流连忘返的。但日居月留,把山水岩穴树木花草遍游之后,好奇之心渐渐平息,就不愿继续驻足遐观了。必须得有新的风物出现,才能激发游者之兴趣。比如烟雨风雪,比如四季变换,会带来景物的大不同,可观者更为丰富。毕竟溪水潺潺与溪水激流的气象不同,回风飘雪与杨柳依依的景致各异。只有不断出现新奇的景观,才能维系游人的新鲜感觉,让他生发继续停留的欲望。待到自然景物观遍,可以深入人文风情。及至一切皆已了如指掌,陌生变得熟络,便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向之所欣渐为陈迹。肯定就要毅然离去,寻找并沉浸于新的风景。
人之相与亦类于此。初见一面目姣好者,都会心生喜爱之情,毕竟人都是向往和欣赏美的事物。看得多了,英俊漂亮的外貌就慢慢失去了吸引力,变得普通平常。如果此时又能发现彼之性格才艺优于常人,便不唯外貌更生光辉,整个形象都将丰满美好。至少在情感的陌生感消退之前,彼此之间一定是密切且富有好感的。但一切都架不住岁月的消磨,时光不仅暴露人的弱点和不足,也损耗人的优势强项,而且是长处越来越短,短处越来越显,最后或至于一无是处。于是彼此淡漠疏远,甚至一拍两散。
久处而不生厌的唯一办法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容貌上不可能时常翻新,就算整容也无法做到定期变脸。性格和才艺纵然有变也是有限的。最有更新空间的是思想,只要努力学习和思考,思想可以时刻精进,日新月异。今日一见,此容貌,此性格,此才艺,此思想,是一有趣味有素质之人,明日再见,此容貌,此性格,此才艺,思想却精深了一层,似昨而非昨,吸引力更添几分。学习不停顿,思想常更新,便永远无久处生厌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