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放歌太行走吕梁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A15版:宝安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郑雨生

2025年8月15日上午,翰墨宝安——深圳书法“问道三晋”作品交流展在山西省图书馆隆重开幕。

作为岭南重要的书学力量以及深圳书法活力的代表,宝安书社成立至今,18年来为推动深圳书法事业发展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2014年赴江西南昌“问道江右”起,先后在北京、陕西、河南、河北、湖南、重庆、安徽、福建、湖北、广西等地举办展览和交流,秉承“敢闯敢试”的精神,不断探索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新模式。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得山西当之无愧成为中华文明的活化石。而今“问道三晋”恰好是宝安书社“问道”历程的第12个年头,古人云:“蓄力一纪,可以远矣”。宝安书社王道国、李锐、冷雪源、周志群、陈守斌、陈胜南、张琦、张绥平、彭双龙、万迪龙、郑永兵、蒋向前12位参展作者从“致敬经典”“家国情怀”“三晋文化”“岭南文化”“自撰诗文”五大主题着手创作了近百幅作品,真诚地向山西同道请益,以期取长补短,共勉共进。

自从西侯度的薪火照亮东亚的暗夜,仓颉造字的金光驱散上古的蒙昧,这片被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的富饶大地养育了勤劳智慧的山西儿女,孕育了璀璨的三晋人文。汾河之畔我写下了《三晋文化》一诗:

太行八陉

撑天拄日高郁盘

黄河九曲

万里写入襟怀间

自古吕梁如脊

星汉灿烂如斯

有女娲炼石以补天

有神农鞭草而去疾

有射日的后羿与填海的精卫

有移山的愚公和治水的大禹

在历史璀璨的画卷中

华夏的精神与风骨

三晋的气度与传奇

魏风不绝,唐风不止

如傅山彻夜醉霜红

如壶口万古之奔流

热烈激越,且生生不息

山西书法可谓煌煌烨烨,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有着诸多的高光时刻。陶寺遗址的古老文字,契约精神的侯马盟书;雄强奇肆的北碑书刻,流美千年的魏晋世族法书等等,致使我在顶礼傅山的狷介风骨,感受“四宁四毋”带来的美学启示之际,《致敬经典》一诗流露出我的无限敬仰之情:

书契初造其功荧荧不灭

文字既成其用炎炎不绝

绵历岁时,傍及万品

晋侯苏作宝尊鼎

湿平斛揉篆熔隶

不因举烛,便自高明

卫家书学庶几统合南北

王氏大族声名著于史乘

北朝的粗布大缯

鼓豪迈之气,扬犷野之风

继之隋唐及至宋元明清

众美攸归,藻翰时钦

三晋那千载昂然的气度

一如左手一指是太行

一如右手一指是吕梁

沛乎字间

仰止高山

历史上诸多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腹地,融合并形成了新的多样性文明,这一点与岭南文化十分相似。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中国一隅、枕山面海的深圳宝安也开始有人类繁衍生息,先民利用丰富的热带海洋和陆地生物资源肇始了以渔猎为主、原始农业为辅的生活,从而发轫岭南人文。为了让山西同道进一步认识广东,在《岭南文化》一诗中我是这样写的:

五岭云起

滨海潮响

簕杜鹃映红了热土地

木棉花绽放在艳阳天

雨打芭蕉的季节荔枝低垂

柳浪闻莺的时候龙眼高悬

稻菽飘香的百越大地

有广府粤剧的悠扬婉转

有客家山歌的放旷深情

有潮州大锣鼓的百里声远

莲花山上风鹏正举

那坚毅笃定的目光

看向东方风来

满眼春天的故事

那昂扬自信的步伐

阔步大湾区

走进新时代

同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晋粤两地文化以“兼容并蓄”的特质,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绚丽画卷,如太行的八风不动,如黄河的奔流不息,所以在《家国情怀》一诗中,激越之情倾注笔端:

黄土风云,河汾烟雨

问我祖先来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表里山河的椎鼓鸣钟

如万马奔腾的黄河大合唱

如一轮晴日升起在太行山上

如无数坚贞刚毅的吕梁英雄

从来民齐者强

三晋大地那团扑不灭的火焰

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

是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果敢

是愿拼热血卫吾华的慷慨

是捍卫着自由中国的坚毅

而石楼留村的那盏灯

光照千古华章

光照江山如此多娇

光照炎黄子孙前进的方向

“问道”不仅是一次跨越地域的艺术作品陈列,也是不同区域书风的碰撞与对话,更是一次文化血脉的真诚交融。作品是直观的呈现,而隐于作品之后的则是作者美学的思考与观察以及文学的涵养与表达。因此,我力图让山西读者通过《自撰诗文》一诗感知书家们理想主义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春来也

诗酒趁年华

我生无田食破砚

愿开一扇窗以向阳

愿沐一缕风以拂尘

愿研一锭墨以幻化

天香吹落五云来

开尽梅花半欲残

文成破体书在纸

运锄耕斸侵星起

如若闭门即是深山

则愿展一纸而生其心

四季从毫端倾注为流年

春水满四泽

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

冬岭秀寒松

本次展览由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山西省图书馆、广东书法与文艺研究院、深圳市书法家协会、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联合主办,深圳宝安区美术馆、岭南书院、宝安书社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