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兴林
初秋的午后,阳光卸去盛夏灼烈,像层轻软薄纱漫过乡村。天是透亮的蓝,偶有几缕云絮如蓬松棉絮,慢悠悠擦过屋顶淡青炊烟,暖光洒在院角青苔、地头草尖,空气里裹着清清爽爽的甜——苹果初熟的淡香混着枣子蜜意,吸一口心口发暖。
院外老苹果树,枝干遒劲如老人手臂,青苹果挤挤挨挨挂枝头。不是硬邦邦的深绿,是带浅黄的青,像被阳光浸软的碧玉,表皮覆细绒毛,沾着晨露潮气,摸上去凉津津,带细软绒毛。摘一个攥着沉,咬下去“咔嚓”脆响,酸意先漫舌尖,接着是藏在酸里的甜,顺着喉咙滑到心口,让人忍不住眯眼提神。叶子风里轻晃,把苹果影子投在地上,斑斑驳驳如撒碎翡翠,风动影摇,地面也添了活气。
不远处枣树下更热闹。大枣没了盛夏青嫩,一颗颗鼓胀着,青底晕开胭脂红——有的半边透紫,有的留半截青,像被阳光吻过的小灯笼。枝丫被坠得微弯,风一吹,枣子碰叶子“簌簌”响。树下围几个放暑假的半大孩子,短衣短裤卷着裤脚,有的光脚踩软草,有的踮脚举竹竿,竿头裹布怕敲坏枣。“再高点!左边那串红的!”男孩一喊,举竿孩子踮高脚,竹竿敲枝丫“梆梆”响,枣子“噼里啪啦”往下掉,有的滚进草里,有的砸在黝黑的胳膊上,惹得一阵笑。孩子们蹲地捡枣,指尖沾土也不管,咬枣的甜混着脆笑,裹在风里飘得远。偶尔熟枣“啪嗒”落在草上,惊飞叶上绿蚂蚱,翅带淡褐纹,扑棱棱跳开,又被脚步声惊得逃走。
视线再远是连片玉米地,像片深绿的海。玉米叶边缘镶着浅黄,摸着略糙,风一吹,整片地翻浪,“沙沙”声顺田埂飘来,裹着青玉米的清甜,混着泥土腥气,格外踏实。玉米穗沉甸甸垂着,褐色须子如老人胡须,沾着细碎光,玉米粒饱满得要撑壳。阳光从叶缝漏下,在土路洒碎金似的光斑,走进去,脚踩软土无声,只有叶片擦衣角的轻响。偶尔灰雀在穗上啄食,见人来就扑棱棱飞进深处,留一串细碎鸣叫,给静悄悄的午后添了活气。
玉米地尽头,几道银色铁轨顺着田埂延伸,像两条闪光丝带藏在青纱帐里——那是中宝铁路。偶尔有列车来,先传来悠远鸣笛,不刺耳,像天边飘来的音符落在玉米叶上。接着见列车从叶缝钻出来:货运列车是深灰色车厢,一节节连成长蛇,车轮碾铁轨的“哐当”声远听如闷雷,轻震空气,玉米叶也跟着微晃;客运列车蓝白相间,车窗里有人探头,望着外面的玉米地与枣树,眼神带点好奇。列车穿行青纱帐,被深绿叶衬得格外醒目,等它慢慢走远,“哐当”声渐淡,铁轨又恢复安静,只有阳光落在上面,泛着淡光,刚才惊起的灰雀,又飞回玉米穗上啄食。
找块田埂坐下,手里攥着刚摘的青苹果,体温把果皮焐暖,绒毛贴在掌心。看远处玉米浪,听枣树下笑声,偶尔抬眼,能看见列车从青纱帐钻出来又消失。阳光晒得后背暖烘烘,风里裹着果味与泥土香。这初秋的乡村午后,慢得像首没写完的诗,每个细节里都是安稳的甜——连那偶尔驶过的列车,都成了诗里的注脚,让这份宁静多了点远方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