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陈欣 通讯员 彭若兰 王佳淑)近期,深圳涉外涉港澳台家事审判中心迎来澳门特别行政区中级法院代表团参访交流,大家围绕各项智慧建设成果、便民服务设计进行了热烈讨论。
2022年7月6日,深圳涉外涉港澳台家事审判中心(以下简称“审判中心”)揭牌成立。审判中心成立之初,大量案件纷至沓来。面对境外当事人联系难、财产查明难、法律适用难等多重挑战,工作人员迎难而上。如今,这张跨境家事解纷网已涉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审判中心年均受理跨境家事案件超800宗。如何跨越法域藩篱与地域阻隔,创新推动涉外法治建设?龙华区人民法院以数字化、机制化创新,书写涉外家事审判的“深圳答卷”。
一站式“云平台”:让跨境诉讼“零跑腿”
“以往代理跨境案件,往返境内外的交通、住宿费占诉讼成本大头,现在通过小程序就能完成身份核验和委托见证。”律师林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数字化诉讼的便捷。为破解在线身份核验、公证认证等难题,龙华区人民法院推动“移动微法院”与国家移民局平台对接,实现数据“跨境跑腿”。2023年7月,集成在线立案、调解、庭审等功能的一站式跨境家事诉讼“云平台”正式上线,全面推行“云诉讼”“云调解”“云探望”,避免当事人在多平台间切换,大幅优化诉讼体验。
跨境家事案件中,“查人找物难”曾是普遍痛点。2023年6月,龙华区人民法院与深圳公证处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公证参与司法辅助”机制,由公证处依托专业资源核查婚姻登记、人口信息等线索。此前,当事人陈源因与妻子赵芳失联十余年,其监护人提起离婚诉讼后,法院多方查找未果。借助该机制,公证处最终挖掘到赵芳亲属的联系方式,促成双方调解离婚,十余年纠葛尘埃落定。截至2025年7月,已有14起案件通过该机制实现实质性突破。
域外法查明平台:破解跨法域规则适用难题
跨境案件审理中,域外法的查明与适用是关键挑战。2023年7月,审判中心联合高校建成全国首个专业化审判领域域外法查明平台,整合港澳台及美、日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256部婚姻家事法规、17部国际条约及6027个典型案例,日均点击量约5000次。在2024年一起涉中港俄跨境抚养纠纷案中,承办法官通过平台检索香港法律、委托专业机构查明俄罗斯法律,对比三地规则后依法裁判,判决书详细阐释法律差异,获当事人认可。
成立三年多以来,审判中心的探索获多方认可。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陈曼琪在2025年2月的感谢函中,肯定其调解机制及纠纷化解新路径。截至2025年7月,该中心已受理案件905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家事也是天下事。”龙华区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人表示,中心将锚定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深化跨境规则衔接与合作,全力打造立足深圳、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家事案件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