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诗是金色的爱,她从乡野里走来(2)

日期:08-31
字号:
版面:第A12版:凤凰山·有凤来仪       上一篇    下一篇

越炒越香,越嗑越有味儿道,越嚼越有瓦房牧场的“高家味儿”。

贵州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著名作家卢惠龙曾经说过,“我们面临一个写作贫困与贫困写作的时代,我们的社会已经不再像莎士比亚那样去诅咒金钱,也不再把货币称作人类自己释放出来的魔鬼。”高坚像一位地质工,手拿探矿锤,每走一步,每挖一尺都会发现瓦房牧场一些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的标签,已经是我们民族乡愁最为经典的一部分。解析他的代表作《瓦房牧场的风,都住在瓦房牧场的草尖上》,“每一棵草,都有一颗佛心,/每一棵草尖上,都收留一缕风。/那些风,一定是在散轶的经卷里流浪出来的,/从鹅黄开始,到枯黄结束。/那些草尖上的露珠,是瓦房牧场的风,盖的一座座寺庙,/星星和月亮在里面坐禅。/神话可以流传,永恒的是瓦房牧场的风,/翻开又合上,合上又翻开,是瓦房牧场的四季,/瓦房牧场的风,在草尖上,自己剪辑自己的故事。”你会看到,乡愁的诗也必须虚实结合,避开那些玄幻的,剔除那些虚伪的,让每一行诗句都在浪漫唯美的画面中,找到瓦房牧场语感的亲切感、真实感。乡愁里藏着乡音,乡音里的呼唤、歌唱、独斟独饮,又少不了土地、蒿草、播种和收获。这些乡愁里又藏着血汗、痛苦和孤独。只有像高坚这样的一些有良知、有良心、有正义感的诗人突破写作贫困的瓶颈,冲出贫困写作的时代和地域性,就是丰收和胜利。书,是文化和传承,是蕴含量极为丰富的苦辣酸甜、苦尽甘来的乡愁。高坚的诗一是泥土性强,他的每一首诗、或者组诗都像一片青纱帐,长得有气势,根系发达,枝繁叶茂。二是他的诗血气方刚,字里行间总是有一种不服输,不低头,永不言败的勇士感。这一点读一读下面的诗句“那条流向你的河流是我的,我在源头守望,渡口的船是我的,你不来,岸也是我的。”不难看出,这些大气霸道的诗句,是一种胸怀的袒露,是一种气质的高度。(《我的》)三是线条细腻,静动融合得如鱼得水,灵性天然。“蛙声里,村庄也醒了,比启明星还早。/巷口,父亲的背影,在摇转古井上的辘轳,嘎吱,嘎吱,扁担声在咳簌声里,更加沉重。”(《蛙声里的村庄》)

诗是丢不掉的故乡,还在于一位好的诗人要食人间烟火。要有“烟熏火燎”的践行感。在炊烟里升起来的诗,是好诗,在夕阳里的好诗一定是瓦房牧场的火烧云。在内蒙古,诗人高坚从瓦房牧场起步,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一路艰辛地走来。这就像高坚在诗中的诗句一样乡愁:“永恒的是瓦房牧场的风,/翻开又合上,合上又翻开,是瓦房牧场的四季,/瓦房牧场的风,在草尖上,自己剪辑自己的故事。”高坚,性格倔强,人老实厚道、大气,就像他的一组组诗歌,带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带着瓦房牧场的乡愁、乡音,老镐头,老耕牛站在新时期的田埂上。高坚并不伟大,但他很顽强。他的文字不玄幻、不虚拟,也不追求迷离扑朔的朦胧感,他能够用自己的文字点赞家乡,讴歌家乡。他能够用自己的诗歌、唯美的文字,营造、建设属于自己幸福的小家。

解析三位名家的诗歌,得出一个结论——诗是生活中金色的意境灵感、乡愁乡音,精神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