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屋小学 王雪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能力是学生之后顺利学习的基础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识字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情境教学法的视角探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用。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推动力,而且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之路上最好的导师。低年级小学生还处于掌握词汇发展的关键期,但是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神经系统、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很高,爱说话爱活动很难静下来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般为半小时左右,所以这期间利用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汉字是至关重要的。
●巧设情境,趣味导入
根据心理学的特点,低年龄段的学生依旧是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难以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思维与情境的思维是相适应的,这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教授《拍手歌》以动物场景为主题时,特别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创设一个以“创建学校动物生态园”为主题的情境,让学生选择动物、绘制学校动物生态园规划图,熟悉动物习性,引导学生为认识的动物分类,并创作宣传儿歌手册。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进而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真实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是贯穿整个课堂之中的,整个课堂是在教师的构建下一个整体的教学场景,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识字并非单纯的认识与记忆,识字教学也非教师的讲授加上学生的死记硬背,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以及对于汉字体系及其关联的主动建构,所以,怎样将汉字的规律和汉字之间的联系教授给学生是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
●掌握汉字规律,巧设识字方法
汉字从古代的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的简体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其中的演变中汉字有一定的规律。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不断累积,后来通过人为规范如秦始皇统一文字,就建立了统一的文字体系。总的来说,汉字的演变规律主要有三点,一是笔画线条化,如“日”字,一开始甲骨文是仿照太阳的样子所作的文字,最后为了便于书写,变为“日”字;二是字形符号化,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通过一个个汉字符号的排列组合,利用文字符号表达不同的含义。
汉字的演变主要有六个规律,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第一个规律是象形;象形字主要有两个特点,分别由独体字和象形符号构成,象形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也就是汉字的大致轮廓便展现了汉字所代表的含义。第二个规律是指事。指事字的字体是独体字,指事字用以指示字义所要表达的事物。第三个规律是会意,会意字是合体字,也就是由独立成字的偏旁和其他文字部分组成。偏旁都参与文字的表意。第四个规律是形声,形声字主要是取声音相近的字的声符用以注明该字读音,搭配而成的造字法。规律五是转注,也就是用汉字的一个部首来统领整个汉字,意义相同的字之间可以相互解释,例如“顶”和“颠”。第六个规律是假借,假借的意思就是本来不存在这个字,但是由于实际生活的记录需要用到,就从现有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来表示,例如“亦”字,本来表示“腋下”含义,因为读音相同,假借为副词“也”的含义。六个汉字演变规律共同造就了今天的汉字体系。
●建立汉字联系,拓展识字方法
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独特的含义,但是汉字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单纯地记忆单个汉字对于学生的学习只会增加记忆的负担,随着对汉字记忆数量的增加,学生只是提高了对汉字的识读效率,而对于学生的识字能力没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汉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建立汉字联系,拓展学生脱离单纯的识记,拓展识字方法,提高灵活识字能力。
三、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汉字育人功能
汉字并非只是单单的字体符号,汉字本身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具,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见证,故而汉字文化本身也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汉字的演进、与汉字相关的名人轨迹、与汉字相关的历史事迹等都是很好的育人教学内容。
●与文化连接
巧用汉字文化育人
汉字传递给我们丰富的信息量,它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个方面给予我们感受,它既是一幅极具魅力的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历史中的人的智慧和感情。故而,在汉字教学时,要考虑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仓颉造字、秦始皇统一文字、白话文的推进、简体字的通行等与文字相关的文化事迹,让学生在汉字文化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与点拨,达成汉字文化育人功能。
●与教材连接
巧用教材内容育人
语文教材的编辑综合考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等四个文化组成部分,涵盖了国内国外,由古至今的优秀文化资源,故而教材文本之后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识字教学与教材文本相连接,将汉字蕴含在教材文本中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渗透,真正在教学中做到课程思政,利用教材内容育人。
四、创设真实情境,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多依赖于具象思维,而汉字是由一开始的象形文字逐步转变到现在的抽象文字,故而低年级的学生在初学汉字时,很难理解汉字的构成含义,也很难去记住汉字怎么写,现实中,教师依赖于多次的联系训练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然而,这种枯燥的反复练习只会让学生对识字学习产生厌恶。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识字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
●巧用技术
选用恰当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识字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多种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教学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汉字的组成及其含义,故而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进历程就至关重要。如在教学“金、木、水、火”等字中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象形字背后的事物的形象,顺应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知道这类象形字的形象是从事物本身的形象抽象而来。
●巧用技术
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
识字教学不仅可以适当采用有关字体本身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整合与识字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例如在《场景歌》教学中的生字识读就采用信息技术,并使用“麦田识字”的软件,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字词。在教学《神州谣》的时候,充分利用视频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宏伟、壮观。
在识字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汉字本身的特点创设真实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汉字认读与学习,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汉字的理解,主动构建关于汉字的认知体系,更能帮助学生在认读汉字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