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走进敦煌

日期:08-30
字号:
版面:第A04版:湾区教育·少年       上一篇    下一篇

◎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 四(5)班 邓志晓

结束了宝安日报社举办的“湾区少年·丝路印记”敦煌行研学夏令营,回到家里,我虽然身在深圳,可是心还在敦煌,满脑都是玉门关、鸣沙山、钻木取火、莫高窟……敦煌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我还想在那里待上一个月。

说起敦煌,一定少不了莫高窟,一窟一佛,历经千年,佛像仍然精美绝伦,讲解老师带着我们畅游飞天仙女和古代人们的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个洞窟中的观音菩萨,神情逼真,容颜精致,令人叹为观止。我忍不住向老师问了一个最简单却也是最渴望知道的问题:“这些洞窟是怎么建造的呢?”经过老师的细心讲解,我们了解到莫高窟的建造需要经过选址、开凿、制作画布、绘制壁画、塑造彩塑。莫高窟之所以建造在敦煌,与这里的砾岩地质相关。

爬鸣沙山,观月牙泉。沙漠里怎么少得了骆驼呢?而我的骆驼之旅,还有点崎岖。眼看着其他小伙伴都顺利骑上心爱的骆驼,我的骆驼却有点小情绪,一直伏在地上不愿意起来,我使出了所有的耐心和爱心哄它,可是,我的甜言蜜语完全不管用,最后还是它的大主人,把它哄好。再说这个鸣沙山,跟深圳的山完全不一样,不算陡峭,但十分雄伟。爬起来一点也不轻松,深一脚浅一脚,终于到了山顶,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从山顶往下看,真是风吹云涌黄沙聚,从此鸣山眼界通。放眼望去,尽是沙漠,无边无际。山下的月牙泉,正如其名,远远看着像个月牙,镶嵌在沙漠中,十分美丽。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终于来到了玉门关,抚摸着断壁残垣,感受春风吹不到的边塞荒凉,感受驻守边防的战士生活的寒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他们吃苦耐劳,晚上点火,白天生烟,警示御敌。火,在战争中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啊。古人钻木取火,今天的我们,也用实验感受钻木取火的原理,点亮边塞荒凉。我们三人一小组,团结协作,一人按住木棍,两个人来回拉扯木弓,一直到木棍底下的小洞冒出烟,这就是火种,将这火种放到干草上,甘草燃烧,钻木取火完成。写得轻松,其实不容易,这个过程一定要团队合作,坚持不懈,哪个环节都不能松散。当我看见冒出白烟的那一刻,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成功取火的喜悦分享给妈妈,实在太振奋人心了!

走进雅丹地貌的那一刻,我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震撼。这里的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公主,有的像一座城堡,让人眼花缭乱,拍不过来。我的脑海中一直都在打问号,这些各领风骚的石头形态是怎么形成的呢?大自然是怎么用力才能雕刻出如此独特的容颜呢!老师说是风,这里干旱,常吹狂风,还携带着大量的沙粒,狂风如锉刀,年复一年地吹刮着地面,犹如锉刀在雕刻,偶尔下大暴雨,冲刷出它的线条,经过漫长历史长河下风雨的合力,才有了今天奇特的雅丹地貌。

最后,让我们一起捧一杯杏皮茶,逛逛沙洲夜市,吹吹西北的风,品尝敦煌的甘甜。

点评:本文犹如一册敦煌文化绘本,小作者以脚步丈量历史,用童心感悟文明。从石窟艺术到地质奇观,从边塞诗情到古代智慧,将文化之旅转化为生动的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