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从“所见所感”到“妙笔生花”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B07版:社区       上一篇    下一篇

陈冬平做客光明大讲堂。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 熊丹丹 文/图)临近开学,8月24日,光明大讲堂特邀知名阅读和写作推广人、作家,中学高级教师陈冬平以《如何将暑假经历写成优秀作文》为题开展写作指导课,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与老师参加,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陈冬平以近期网络热文《没钱出去玩的暑假》切入,解析文章打动人心的原因——兼具“成长”主题内核、真情实感和细节描写。“作文是什么?”他抛出问题后,结合该文进一步阐释:作文是对人、事、物、景、情、理的正确认知与艺术表达。他鼓励中小学生写作要立足于真实生活,多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并指出愉快的写作是通过内在驱动力而成,还建议家长多启发引导,少施压催促,帮孩子找到乐于表达、享受写作的乐趣。

随后,陈冬平讲解了写作中的系统思维,指出写作需先明确主题,再围绕主题选择素材。他以学生范文《泰山石阶上的刻度》为例,解析作者如何聚焦“挑山工”这一主题——通过上山、山中、下山三个场景的相遇细节:第一次是清晨薄雾未散,在快活三里看见竹筐上的绳子勒进他的肩头;第二次是正午时烈日当头的十八盘,他靠在石壁上歇脚,敞开的衣领里能看到肩头的红痕;第三次则是傍晚下山,在南天门又遇他完成送达任务后沉稳如山的背影。他结合这篇范文强调,正是这种“时间递进+细节呼应”的场景设计,让三个片段紧密关联,最终构成了结构严谨的文章。他还总结出游记的“所知、所见、所感”三要点,帮助听众把握这类文体的核心特征。

谈到如何从生活中提取素材,陈冬平表示,假期素材不止于旅行,与家人相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兴趣班、阅读书籍等都是可写素材。他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用心观察和感受,抓取一两个印象最深的片段深入刻画,将日常点滴转化为作文素材。

讲座中,陈冬平重点介绍了提升作文表现力的方法:准确、具体、生动。此外,他还谈到作文应融入真情实感。针对游记类作文写作,他额外分享了“抓一个难忘瞬间、运用‘五感’、写出心中想法”三个实用妙招。

在互动环节,陈冬平先以“暑假里印象深刻的经历”为话题,引导现场学生分享各自的暑期经历,指导如何将该经历写成一篇暑假佳作,再让大家分享在讲座中的所学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