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数字大脑”精绣龙华平安治理新图景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C21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城街道数字治理指挥中心一屏“智”理社区大小事。

龙华区调解院是全国首家区级综合调解院。

骑手在大岭社区松仔园党群服务V站休息。

“阿龙”网格服务工作室深度融合数字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高标准打造“1256”精智治理体系,“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建成全国首家区级综合调解院、全市首个涉外涉港澳台家事纠纷调委会;“三级平安建设中心改革”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数字治理能力突出,全域数字孪生项目入选国家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十四五”期间,面对超大型城区治理难题,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时代考题中,龙华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党建“一子落”

基层“满盘活”

“心系群众办实事,热心周到暖人心”“尽心尽责,为民解忧”,龙华大信花园的业主代表们将两面锦旗送到龙华街道城市建设办公室。“我们这些老家伙,终于不用爬楼梯了。”业主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源于龙华街道近年来积极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

“十四五”期间,龙华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党建“一子落”、治理“满盘活”。

党群服务阵地是党员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提供服务的前沿阵地。“十四五”期间,龙华区积极推进100个党群服务中心、100个服务V站、100个亲邻之家“3个100”服务阵地建设,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层级各领域资源,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的“硬根基”。

随着治理重心下移和治理精细化的要求,形成了以社区为单元的基层治理模式,强化社区统筹协调能力是关键。龙华区依托“民意速办”“数字社区工作台”等平台渠道和工作机制,创新引入系统集成、一站通办、RPA智能填报机器人等先进数字工具,为社区提供百搭工作箱,赋予基层一线“自下而上”跨层级调动资源的权限和能力,充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聚焦群众关心难事,龙华区还大力开展“社区丈量”行走计划,推动社区党委书记在行走中解决群众诉求,将“等群众上门”转化为“送服务上门”,用脚步架起党员与群众的连心桥。同时,持续深化书记茶话会、定格化管理服务等工作,推动党员干部及时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近4000场“书记茶话会”,收集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民生事项意见近万件。

“数字大脑”驱动

现代化治理提质增速

大浪街道依托龙华区“数字治理”AI支撑平台,对辖区内62所幼儿园和中小学出入口进行覆盖,通过监控实时抓拍,自动识别未戴头盔人员,对学生家长群体头盔佩戴率进行智能评测。

随着数字化应用场景“点”的突破,带动数字治理“面”的提升,一幅体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数字龙华“百景图”愈发生动而清晰。

2020年,围绕“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战略部署,龙华区正式开启“数字治理”探索,聚焦社会管理、多元共治、民生服务三大领域,通过“融通、集成、协同、再造”,打造“数字大脑”支撑、全域全要素深度整合、全周期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全域数治”新形态。

基于“一网统管”“深平安”系统,龙华区“数字大脑”搭建了包括数字底座、分拨平台和服务前端的“数云网端”一体融合结构,是各类治理渠道的总入口。以数字底座作为基础支撑,数字大脑汇聚起3000余万条人房楼、160余万社保缴纳、48万余企业法人、27万余物联感知设备等基础数据,形成强大的算力基础。

针对城市管理、市容环境、公共安全问题,龙华区对8.1万个视频点位进行AI赋能推出“AI网格员”,部署消防通道堵塞、车辆违停等50种算法应用,采取无人机、城市CT巡检车等技术开展多维度立体巡检,实时监测民生诉求和安全隐患。2023年7月“AI网格员”上线以来,平均每天智能识别440宗隐患,识别率达90%以上。

目前,全区累计发布100多个智慧应用场景,涉及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推动城市运行更能感知、更加精细、更有温度。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已成为龙华的一项闪亮品牌。

温情调解

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在观湖街道,专注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化解的“黄扬宁调解工作室”,正成为基层治理的闪亮名片。该调解室自2024年8月成立以来,累计成功调解案件419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450余次,有效化解矛盾涉及858人次,涉案金额194万元,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黄扬宁调解工作室”只是龙华区温情调解,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期间,龙华区创新推行“1+1+N”调解新模式(构建“1”个调解中枢,全方位统筹解纷工作;创新“1”套制度机制,全链条提升解纷质效;实施“N”项工作举措,全领域激发解纷活力),努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在全市率先搭建诉源调解与各类调解的流转机制,试点“信访+调解”,打通劳动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渠道,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元调解体系;打造“一街道一品牌”调解工作法,实现调解经验的个性化、本土化创新;探索建立重点案件会商机制,积极推进法院委托案件与商事调解对接机制。此外,从出台规范的调解员管理办法,到成立行业性劳动争议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中心,再到组建律师、乡贤、网格等多元化调解队伍,每一项举措都为调解工作注入新活力。“1+1+N”调解新模式还获得了《法治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并被司法部官网推广,成为调解领域的标杆。

社区里,邻里握手言和;商圈中,商户重拾合作信心;写字楼内,企业恢复友好往来。“调解优先”已成为龙华化解矛盾的“幸福密码”,为辖区高质量发展和居民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龙华新闻记者 宋彪/文 陈建华 蔡维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