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车流不息的华南物流园——深圳国际旗下在深规模最大的传统仓储基地,扼守深圳中轴核心,如今正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空间革命”。随着龙华区空间蓝图的战略性调整,这片黄金地块被赋予了全新使命:正式纳入“深圳北站枢纽城市功能节点”和“战略预留区”,成为龙华未来十五年发展宏图中的关键落子。华南物流园的蝶变,正是龙华区昂扬“无奋斗,不龙华”精神,孕育出敢打必胜的“大地块精神”的生动缩影。
五年来,全域滚动开展4轮平方公里级土地整备,释放超13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得到《人民日报》等央媒关注。
三种思维
闯出敢打必胜奋斗新路径
为解决龙华区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多、产业用地使用效率低、公共基础设施落地难、城市发展空间资源紧缺,2021年,龙华区下定决心启动了龙华区有史以来第一轮规模最大的九龙山数字城片区土地整备工作。
在大地块土地整备工作中,龙华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弘扬奋斗文化,孕育了敢打必胜的“大地块精神”,锻造一支敢啃“硬骨头”的拆迁队伍,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开辟加快推进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的新路径。
以系统思维形成握指成拳“大攻势”。汇聚多方力量,打破部门之间“壁垒”,整合城市更新、规划、国有企业、街道等40多个单位超1000名干部,建立“区专班+街道指挥部”大地块土地整备推进机制,搭建“1+8+20+15”工作架构(1个现场指挥部、8个工作组、20个谈判小组和15个专业服务机构),完善全链条落实机制,将征拆任务具体细化分解到各街道、各工作组,共同奏响多方协同的“大合唱”,形成土地整备“大攻势”。
以有解思维推进项目实施“大提速”。当好“群众服务员”,站在群众的利益角度推动工作,几年来累计收到业主赠送感谢锦旗386面。推行“阳光政务”,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公开项目补偿方案、实施方案、规划方案等,及时解答、回应群众“急、盼、愁”的“心头事”,打通政务公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展网络舆情应对专题讲座,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完善“全链条、全流程、全规范”舆情处置机制,全方位增强突发事件舆情的响应和处置效能,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以奋斗思维磨炼担当实干“大兵团”。建设全国首家以土地整备为主题的奋斗记忆馆,并探索出了一条“土地整备+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的展示路径,力图打造出一个更接地气、更有特色、更有温度的学习新模式。运用元宇宙数字技术,全方位展示了奋斗攻坚的岁月,使得视觉冲击力比原场馆更强、互动更生动有趣,让奋斗文化更生动、更立体、更鲜活。拍摄土地整备专题系列短片《奋斗者说》,讲述土地整备奋斗者的故事。如今,这个以土地整备为主题的记忆馆已经成为深圳一张亮丽名片,累计接待访客超过万人次。
全域统筹
实现城区功能布局新升级
在大地块土整工作中,龙华区以高瞻远瞩的城市发展观,以全域思维谋划产城融合,提高重构空间价值,系统对接全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将小、散、旧的工业厂区和住宅区进行“化零为整”,划定11个集中连片区域开展整备,形成“平方公里级”集中连片空间。
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产业,关键在项目。龙华区坚持招商引资、产业导入与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同步谋划,印发实施《龙华区集中连片区域规划建设项目招商工作方案》,打造“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空间供给方式,兑现“只要有好项目,龙华就有好空间”的庄严承诺。
为加快打造与片区发展定位相匹配的城市空间,龙华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数智赋能,用好龙华区重点片区数字开发建设平台,结合城市重点片区未来城市建设规划和更新需要,建设龙华超级商圈片区的全空间三维实景模型,并对存在于现有各平台中的数据进行筛选接入使用,支持快速直观了解片区规划效果、评判建设效益,实现用系统汇报、用数据说话,提升规划和项目审批的质量、效率,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不科学规划,推动集中连片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焕新。同时,坚持建设同步网络安全规划,坚持与数据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落实数据安全“三同步原则”,实现事前防控,避免事后补救。
龙华区围绕《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合理安排产业、居住、公共服务、生态等功能比例,坚持蓝绿营城,提升城市风貌气质。因地制宜实施南北“双十园”连通示范项目,串联九龙山等7个共超100平方公里的集中连片区域蓝绿空间,促进自然与城市融合发展。同时,织密轨道交通网络,加速推进地铁22、25、27号线等轨道五期布局建设,实现85%集中连片区域轨道全覆盖,服务先进制造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
精准施策
民生项目“空间释放”提速
民生项目,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发展动能。释放其空间,加速项目建设,一直是龙华征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指挥部推行“一户一策”工作法,在法治框架内寻求最优解,其成效直接惠及重大民生工程。例如,成功完成观澜大道改扩建(观湖段)270平方米“留守户”征收,一举破解了困扰7年的拆迁难题;同时,针对地铁拆迁时间紧、任务重、涉及群体多等挑战,指挥部打好“主动仗”、做好“提前量”,先后攻克黎光车辆段、松元厦站、民康站、石凹站等关键节点,拆除建筑物约4.44万平方米,为轨道22、25、27号线的建设扫清了空间障碍,将有力惠及百万市民的出行。
五年以来,在涉及市政道路、学校及轨道交通站点与沿线的征拆工作中,面对久拖不决的“最后一户”难题,龙华区坚持“政府统筹主导、公共利益优先”原则,依法依规运用行政征收手段,解决了一大批征拆难题。
从传统仓储基地的华丽转身,到道路、学校、轨道征拆的梗阻攻克,这份沉甸甸的五年大土地整备答卷,彰显了龙华区在土地整备中卓越的机制优势、精准的施策能力与无畏的攻坚精神。展望未来,龙华区将持续深化土地整备模式创新,优化每一寸空间资源的配置,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市民幸福感。
龙华新闻记者 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