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数字经济引航劈波斩浪 产业新图书写“龙华答案”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C16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团无人机带着外卖从起降点起飞。

在产业发展方面,龙华区将进一步加大对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图为九龙山数字城片区。

45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破土动工,那“开山第一炮”如同春雷炸响,拉开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大幕。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让深圳从一片滩涂到高楼林立,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市。

在深圳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中,成立8年的龙华区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从工业重镇到功能新区、行政区,再到纳入深圳都市核心区,龙华区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下,龙华区正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第四次历史性飞跃”。

数字经济领航 重塑产业能级

2011年,爱丁堡大学博士毕业的贾西贝,带着自己开发的世界上首个自动化、智能化新一代数据质量管理原型系统归国创业,在众多抛向他的橄榄枝中,贾西贝选择了同年挂牌成立“新区”的龙华。贾西贝说,选择创业地就好像“找婆家”,既要“门当户对”,又要觅得“潜力股”,最好还能有“共同语言”。

牵手龙华区的这些年,贾西贝带领着他的企业华傲数据一路高歌猛进,也助推龙华区政务服务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从“人找服务”转变为“服务找人”,为龙华区营商环境提升安上了“政策大脑”。

2020年,成立行政区3年的龙华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建设数字龙华 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作为企业家代表,贾西贝与龙华区主要领导一同出现在发布会的主席台上。他说:“曾经,我因为看准了龙华是数字经济潜力股而来,今天,这支潜力股开始起飞了!”

贾西贝说得不错,自确立数字经济的核心地位后,龙华区铺设硬件、充实软件,并全面启动辖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仅用了三年时间,便迅速从数字经济“先行区”跃升为深圳数字经济“核心区”。经过多年发展,2024年,龙华区GDP达到3154.45亿元,同比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上6500亿元新台阶,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10位、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2位。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数达到1300家,总产出突破5600亿元,数字经济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得益于“数字龙华”发展战略所夯实的基座,近年来,龙华区以“1+2+3”制造业体系、“3+3+2”服务业体系互促双融为主抓手,通过完善“链式改造”机制升级服装业等传统产业、优化专项激励机制壮大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培育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打造具有龙华特点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形成了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两个4000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现代时尚三个300亿级产业集群。此外,国际医疗器械城、能源科技城被纳入市级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序列。

现在的龙华区,美团无人机起起落落,将美味餐食用另一种方式从商家传递到食客手中,大漠大的无人机表演不时出现在深圳北站上空。天空变得奇幻的同时,地下管网内,博铭维的机器人忙碌工作,在那些黝黑的管线中,它们承担起了“检查员”的角色。

新的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活生产方式,而在大浪时尚小镇,服装、制鞋等传统产业也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从研发端到生产端,再到销售端,都在进行系统的变革。国内制鞋龙头企业百丽时尚集团,自研全自动真皮面料扫描仪、自动化切割设备、数字化产品研发平台和精益U型自动化产线,让制鞋从“一块皮料”开始就得到数字化加持,过去从投单到出货需要10天时间,现在基本3天就能完成,且成鞋返工率被控制在10%以内。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因为数字化赋予的“柔性基因”,也让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小众鞋款、定制订单需求,彻底摆脱“靠规模取胜”的传统路径。

创新驱动赋能 激活发展潜力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和“魂”,龙华区作为深圳改革创新的产物,同样肩负着为全市改革发展破题探路的重要使命。

从新区到行政区,从制造业重镇到新兴产业高地,在改革创新的动力驱动下,龙华区已经实现了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企业创新能力更强,创新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更加富有活力。

数据显示,经过多年发展,龙华区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国高企业突破4000家,连续9年位列全市前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3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增至2940家,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15%。

近年来,龙华区重点打造的三大创新标杆载体: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均已彰显出强大的带动引领作用。

2020年落户龙华区的国创中心,国家级平台的聚集与虹吸效应显著,吸引了国药、联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等一大批行业龙头及机构落户深圳,同时孵化了安捷明、皓影等一批有潜力的初创企业。目前,国创中心已承担国家、省、市、区级科研攻关项目50余项,申请知识产权170项左右,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填补了一项项国内空白。

2023年,在国创中心牵头下,汉诺医疗研发的我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CEMO)正式获批上市,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1月,该整机系统又成功获得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认证,成为全球首次四个注册单元同时在欧盟CE MDR获批的ECMO整机系统,也是国产首个获海外认证的全自主研发ECMO整机系统。这个含金量极高的认证,标志着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已经赢得全球最高审评标准的认可与肯定,获得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实验室聚焦低空技术与工程研究,实验室主任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龙华区首席数据官杨军。2024年9月,建成并投用全球首个低空三维多物理场耦合引导风洞,它能逼真模拟城市峡谷风、风切变、下击暴流等低空复杂风环境,为低空飞行器的安全设计、测试与飞行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提供了试验环境,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据杨军介绍,该引导风洞投用后,已为美团、广电计量、顺丰丰翼、深圳海关以及低空飞行器头部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小微型飞行器的研发测试服务,现已挂牌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全自主开发的崖山数据库,突破数据库领域共享集群“塔尖技术”,成为国内唯一实现平替美国甲骨文(Oracle)的数据库系统,有效防范了西方技术垄断威胁,并在2025IT市场年会获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品”。这一突破,为机器人产业底层数据处理与应用提供了自主可控的关键支撑,保障产业发展安全,也为机器人在复杂数据场景下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现在的龙华,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通、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未来,龙华将重点围绕龙华中心区建设,通过“新的发展能级、新的空间品质、新的交通网络”三大举措,更加突出科技、文化、生活综合服务,打造面向未来、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圳新一代中心区,为深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梯队培育强基 筑牢发展基础

已经完成三次历史性飞跃的龙华区,面向“十五五”,提出了“再造新龙华”的宏伟目标,将以产业集群之姿、创新驱动之势、产城融合之美,在超大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答卷中书写“龙华答案”。

如今,随着龙华不断跟随产业发展方向招大引优,华为、美团、开市客、海克斯康等越来越多优势投资项目选择了龙华,这些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企业大项目,未来三至五年将进入成果集中涌现期,形成新的增长点。

对于全球最大的消费级3D打印公司创想三维来说,龙华绝对是个理想的创业之地,因为“政府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该公司总经理敖丹军回忆说,2014年公司成立时,3D打印还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但当他向龙华区领导介绍起这个产业时,却发现领导们不但知道,而且还很懂,“当时特别惊讶,也坚定了在龙华发展的信心。”敖丹军说:“营商环境的打造,一定建立在懂产业、懂企业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和企业无障碍沟通,真正打造企业所期盼的良好营商环境,龙华区政府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始终走在时代和产业的前沿。”

对于新来到龙华的科大讯飞来讲,龙华区最大的吸引力来自其明确的发展思路,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龙华区结合国家新兴战略,依托自身产业基础、政策支持等多方面优势,将孵化、培育、加速机制与产业基金配套协同,在低空经济、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引入链主企业,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既与经济发展大势相契合,又有明确发展思路和想法,这些都增强了企业与龙华区深入合作、共谋发展的信心。”

截至2024年,龙华拥有三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工业富联、华为、树根互联)、两家世界级“灯塔工厂”(富士康观澜工厂、龙华工厂),数量均居全市第一;龙华高新园火炬纳统企业增长率全市第一,创新型中小企业年度认定数量全市第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度认定数量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均居全市第三。上市企业数量突破40家。除了大型上市企业,龙华区的中小企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些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龙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优质企业并肩而来的,是各类创新人才。多年来,龙华区累计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384人、高层次团队25家,各类人才总量超90万人。未来5年,龙华区预计还将投入15亿元,以最大诚意广纳天下英才。

企业梯队的持续优化,使得龙华区的经济韧性显著增强。在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各种挑战时,龙华区的企业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应对,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不久前,龙华区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根据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上半年,龙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567.11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与此同时,龙华区再次上榜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位列第17名。《2024胡润中国500强》按照企业价值进行排名,龙华区企业汇川技术、中科飞测、科达利、观澜湖房地产等四家企业上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龙华区将继续抢抓“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四新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再造一个新龙华。在产业发展方面,龙华区将进一步加大对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充分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能,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巩固高质量发展关键优势。同时,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环境。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龙华区将继续书写产业发展的辉煌篇章,为深圳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龙华力量。

龙华新闻记者 金璐/文 陈建华 蔡维泽/图

数据亮点

新质生产力“5个倍增”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4092个,较“十三五”(588个)增长近6倍。

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4.15%,较“十三五”(1.84%)增长1.3倍。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38家,较“十三五”末(4家)增长33.5倍。

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40家,较“十三五”(14家)增长近1.9倍。

市级以上创新载体总数增至47家,较“十三五”末(23家)增长超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