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四个友好”让骑手更舒心社区更和谐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C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城街道建设了3个暖蜂驿站,打造温馨服务阵地。

福城街道章阁社区为骑手送上“717骑士节”祝福。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丁小梅 文/图)近日,龙华区“政务云上见 互动零距离”在线访谈活动上新。本期活动邀请到福城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聚焦福城街道在华南地区率先打造的“骑手友好社区”,探索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有效路径,开展深入访谈。

据介绍,福城街道大水坑社区位于富士康和华为厂区中心地段,管理人口超7.8万人,外来人口占比高达93.5%。辖区餐饮门店众多,订单配送需求庞大,聚集了约1600名相对固定的骑手。骑手们日常面临着“进门难、充电难、休息难、就餐难”等现实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也对社区秩序构成了潜在挑战。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福城街道于2024年2月正式启动大水坑骑手友好社区建设项目,围绕骑手的实际需求,从信息、设施、人际、制度“四个友好”维度发力,通过平台、社区、物业共建共治,构建贴心服务设施和机制,改善骑手工作环境,提升他们的社区归属感,同时促进社区治理创新,最终实现居民便利、骑手舒心、社区有序的多方共赢。因此,大水坑社区成为华南首个挂牌的“骑手友好社区”,也是街道的示范点。

“四个友好”是项目的核心理念。在信息友好方面,福城街道以智慧赋能,优化线上信息,联合美团平台,对线上APP内的楼栋位置、出入口、便利设施等信息进行同步更新,优化配送推荐路线。同时加强线下导引,设置清晰标识,在社区入口、商业街区、快递外卖集中配送点等关键位置,设置221处醒目的骑手友好标志标识,绘制粘贴20余处线下“骑手友好线路图”,并确保信息同步至骑手线上APP。

设施友好是福城街道夯实服务基础的关键环节。福城街道建设了3个暖蜂驿站,打造了13家骑手友好园区。通过广泛铺设充电换电网络,布设79处充电桩(共2216个充电口)和27处换电柜(共454个换电口),让骑手“随处可充电、随时可上岗”。合理规划14处新业态专属停车位,投放10个骑手便捷送餐架,并在部分不允许骑手进入的工业园区协调设置送餐架,有效缓解“停车难”和末端配送难题。

人际友好是增强骑手幸福感、获得感的核心。福城街道以“小哥工作室”为活力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活动。街道、社区大力链接辖区资源,打造“爱心餐日”机制,每周三、四供应,累计开展活动69场,配送超6000份餐食;协调爱心物业与房东,建设11栋(共1246间)质优价廉的“骑手友好楼栋”,帮骑手解决居住难题;链接34家爱心商铺建成“暖蜂窗口”,提供就餐、理发、修车、修手机等8.8折优惠,首创龙华区第一家“骑手友好自助洗车点”。同时常态化开展“节庆关爱”“717骑士节”等活动60余场。申请美团基金支持,开展“袋鼠宝贝计划”等骑手家庭关爱活动320场,提供子女课后托管、课外活动等综合支持。开设心理减压小课堂,提升骑手自信;加大“E路守护”、交通安全知识、心肺复苏和AED急救及消防演练等培训的力度。依托AI夜校,为新就业群体开设职业技能提升课程。

制度友好是项目长效运行的基石。因此,福城街道构建共建共治机制,社区、平台、站点签署了《“骑手友好社区”三方共建备忘录》,推动7个园区(小区)物业签订《共建倡议书》,构建了四方联络机制。常态化召开骑手恳谈会、暖蜂茶话会,收集并解决骑手关于道路维修、餐架设置等方面的需求,解决率高达95%以上。创新激励融入机制,推出线上“积分银行”,鼓励骑手通过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爱心活动获取积分兑换礼品。培育治理新生力量,建立430余人的社区骑手志愿者服务群,充分发挥福城街道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第二党支部和“小哥先锋队”的作用,组建372人的骑手志愿服务队。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该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骑手体验显著优化,“四个友好”维度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骑手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增强,骑手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成为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处置问题的“帮手”,累计上报处置问题200余条,处置率100%,社区秩序更加良好。品牌效应逐步显现,项目打造了华南首个挂牌的骑手友好社区,累计接待各级调研参访团18次,接受各类媒体专访7次,各种媒体发表报道53篇,建设经验获得了较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