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深圳从边陲小镇崛起为创新之都。而在深圳北部,一座代表未来的科学之城正拔节生长——光明科学城,正以非凡的速度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
站在光明城站前,看流线型的现代化站房与呼啸而过的高铁列车,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流动。这里不仅是交通枢纽,还是光明科学城联通大湾区、对话全国的门户。短短几年,从阡陌农田到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城市节点,光明城站的变迁,正是光明发展的生动缩影。
漫步于茅洲河畔的左岸科技公园,很难定义它究竟是公园还是科技展馆。波浪形的银色屋顶与碧水蓝天相映成趣。孩子们在游乐设施中欢笑,这里打破了自然与科技的边界,正是光明科学城“科城融合”理念的完美体现:科学本该与生活如此亲近。
顶尖的科技创新,需要深厚的人文土壤来培育。图书馆里书香氤氲,美术馆正在举办艺术展,大剧院上演着经典话剧。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是一座建筑,还是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滋养着科学城的创新灵魂。
在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顶尖科研人员正在显微镜下解码生命的终极密码。从实验室的基础突破到药厂的产业化应用,一条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正在形成。这里产生的每一个发现,都可能在未来改变全人类的健康命运。
今年5月开放的深圳科学技术馆犹如一艘停靠在科学城的未来方舟。它不仅是展示科技成果的窗口,还是激发下一代科学梦想的引擎。从人工智能到太空探索,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亲手触摸未来。毕竟,光明科学城不仅要实现科技创新,更肩负着培育科学文化、普及科学精神的重要使命。
四十五载砥砺奋进,特区精神在此延续与升华。光明科学城,这座“可感知、可参与、可共享”的科学之城,正是深圳在新的历史阶段,仍以创新为舟、以实干为桨,破浪前行的生动缩影。光明新闻记者 熊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