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公明第一小学:80载弦歌不辍绽放芳华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B21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上一篇    下一篇

英语活动周精彩纷呈。

学子在优美学习环境中安静阅读。

学校让美育不局限于艺术技能或美学知识等“小概念”。

学生乐享精彩的游园活动。

在光明区,有一所以“第一”命名的学校,她就是公明第一小学。这所诞生于老祠堂的学府,历经岁月洗礼,校名几经更迭,校貌不断变迁,却始终坚守育人初心,悠悠八十载,润泽了无数公明学子。从籍籍无名的村小,公明第一小学华丽蜕变为区域基础教育标杆,正向着百年名校大步迈进。

老祠堂里崛起中心校

公明第一小学底蕴深厚,坐落于光明区马田街道柏溪路60号,1945年创办于合水口祠堂,最初命名为公明合水口小学,是光明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小学之一。

从老照片可见,直到20世纪60年代,学校仅有一栋一层瓦房,地面杂草丛生,背后是蜿蜒小河,条件虽简陋却承载着教育希望。乘着改革开放春风,1978年学校更名为公明镇中心小学,明确农村中心小学定位。

20世纪80年代,学校办学规模为六个年级10个班,仅有两间瓦房,没有正规操场,只是一块泥地;师资匮乏,每位老师要承担多个学科的教学任务。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学校开始改扩建,学知楼、明志楼、明德楼、康体楼、致远楼等校舍陆续建成,1993年兴建了第一条200米煤渣跑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当时,学校以中心校的定位,聚集了全公明镇最优秀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较为突出,到2005年已经先后被评为区一级、市一级和省一级学校,曾连续多年获镇田径运动会团体冠军。学校还特别重视劳动教育,每学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劳动,每

周设劳动日。

特色教学品牌初步形成

2005年,公明镇中心小学正式更名为公明第一小学,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时,公明第一小学办学规模达34个班,在校学生超1700人,有教职工100多人。2007年光明新区成立后,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学校硬件设施、教师团队持续优化,生源向好,办学效益凸显。

经过十多年特色发展,公明第一小学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屡屡获一等奖,区赛一等奖更是数不胜数。2015年,学校已建立篮球、足球、跳绳、合唱、舞蹈等30个学生社团,学生可依兴趣选择,学校还会根据需求适时新增社团。

据统计,仅2014-2015年,公明第一小学就斩获10个市、区两级体艺比赛团体第一。到2016年,学校已经初步形成英语、体育、艺术和科技等特色教学品牌。

打造高品质教育“一小”品牌

2016年,历史的交接棒,交到了新一代公明第一小学教育人手中。

为了实现长远发展,学校先后出台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坚持以“阳光教育”理念为统领,传承“爱、勤、严、美”校训,锤炼阳光教师团队,实施阳光课程,培养阳光学子,打造高品质教育品牌,加快建设深圳基础教育名校。

如今,公明第一小学开设丰富多样的阳光课程,包括英语、体育、水墨画校本、科技特色课程及阳光社团课程。同时,聚焦减负提质增效,通过建构品质课堂、开展学科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给力学生阳光成长。全校设有60多个阳光社团,涵盖舞蹈、合唱、英语配音、朗诵、作文、影视欣赏、水墨画、书法、车辆模型、篮球等。每学期初,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率达到100%。

公明第一小学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开设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14名,教职员工109名,其中深圳市名师1名,光明区名师32人,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70人。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公明第一小学形成了体育、艺术、英语口语、科技四大办学特色,先后荣获“全国引探教学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象棋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深圳市办学效益优质学校”“深圳市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

80载弦歌不辍,从老祠堂到现代化校园,公明第一小学始终坚守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站在新的起点上,这所承载着公明人记忆与梦想的学校,正带着阳光的温度,朝着深圳基础教育名校的目标稳步前行,续写属于她的教育芳华。

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王冬梅 文/图

■记者手记

与光明发展同频共振

公明第一小学的八十年,恰是光明大地从农耕村落迈向科创新城的微观缩影。这所诞生于祠堂的村小,始终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用教育的力量见证并参与着光明的蜕变。

回溯往昔,1945年建校时,公明合水口小学在祠堂中点亮童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学校更名为公明镇中心小学,泥地操场和瓦房教室里承载着农村教育的使命。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2007年光明新区成立,公明第一小学同步开启现代化转型。此时的学校,已从服务乡镇的中心校,成长为支撑光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日渐肩负着为光明引才聚才的重要使命。

如今的光明科学城建设热潮中,公明第一小学“阳光教育”理念下的60个社团与四大特色品牌,正培育着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新一代。那些在科技社团拼装赛车、用英语介绍红花山的孩子,终将成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本土力量。

这所学校的八十载芳华证明:教育不仅是区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塑造者。当阳光洒满校园,照亮的不仅是1814名学子的笑脸,更是光明区向创新未来迈进的璀璨前程。

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