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档线广东第二,深理工为什么能?
日期:08-25
8月22日,深圳理工大学第二届本科新生到校报到。该校今年投档线创新高,在广东地区,物理类投档线629分,仅低于南方科技大学,力压传统名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排名全省第二。这所依托光明科学城的年轻学府,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模式,成为众多高分考生的新选择,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纵观全国,包括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深理工”)、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大湾区大学等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首年招生投档线就超过部分“985”“211”高校,获得考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作为其中代表,深理工凭借“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的定位,紧扣国家战略和前沿产业需求,加上顶级师资和精英培养模式,迅速赢得青睐。
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深理工的“新”不仅在于建校时间,更在于发展模式与内涵的创新。与传统大学不同,深理工坚持“选一个方向、建一个学院、成一流学科、强一片产业”的理念,学科建设重在优势特色。学校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深入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深圳市“20+8”产业体系。其专业设置面向未来产业需求,目前已开设了7个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等。
值得一提的是,合成生物学专业是深理工2025年新增专业。这一新设专业,无缝衔接光明区重点打造的合成生物产业集群,可谓恰逢其时。据了解,近年来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有近40%落户深圳,其中近80%又集中在光明区,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集群估计已超300亿元。可以预见,在深理工就读合成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未来不但拥有丰富的实习场景,毕业后更可“在地”工作,反哺本地合成生物产业发展。
深理工的创新实践,还体现在与区域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上。位于光明科学城的这所高校,享受着区域发展的独特优势。光明科学城目前已集中布局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等重大科技创新载体20余个。近日,光明区首个人工智能“零租孵化器”揭牌成立,引入深理工作为技术合作方。这种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快速通道。深理工实施“产学研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4+1”培养计划(即每周4天理论学习+1天科研实践)即为典型代表。
在当今就业环境充满挑战的背景下,考生和家长更加理性地看待大学教育,关注点已经从单纯追求名校光环转向了教育与未来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这种转变,或许正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深理工的崛起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正朝着更加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既响应了国家战略需求,也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坚信,深理工必将不负使命,持续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之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出更为丰硕成果,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光明样本”,为大湾区和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光明新闻评论员 黄国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