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春节央视戏曲频道播出京剧专场,最后《大登殿》一折,薛平贵幕后唱的那句“龙凤阁内把衣换”,改成“长安城内把兵点”了?这一改,与人的心情相去远了,不近人情,就没戏了,许多资深戏迷听着不过瘾。
为什么?薛平贵,一个屌丝,历尽艰苦,饱经生死离乱,终于登殿当皇帝了。正常的情感应该是,在朝堂上说话、在人前说话一定光明正大、冠冕堂皇,但私下回首自己的坎坷经历,不免百感交集,这才是人的正常情感,虽然不能公开说——正如朱元璋驱逐蒙元于漠北、横扫六合,一统江山,定都金陵,大兴土木,闲暇与患难之妻马皇后视察工地,屏退左右,夫妻俩私下说话,朱元璋不免得意地对马皇后说:“没想到七做八做,做出这番事来。”
这种心理才是人之常情,戏曲中用得好的,能沟通台上台下人的情感和思维的、能让老百姓看舞台上的朝廷大事能及时换算成自己私人家务事的,就是这种东西。因此,薛平贵“龙凤阁内把衣换”作为内心独白,唱出来才能动人。现在改为“长安城内把兵点”,所谓个人特征没有了,成了一句笼统的水词儿,正确,但与观众无关了。再说,也经不起推敲:朝廷好好的,点兵干什么?当时最大的外患西凉国不都已经举国归附了吗?
也有老戏迷说据说名伶言菊朋等人曾这么唱,我没听过,即使有名伶也曾这么唱过,也不能证明这句话就最合适,名伶也不见得都高明。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这是好不好的问题,言派若真这么唱,就不如“龙凤阁内把衣换”好。
还是当年春晚,戏曲界第一轰动的热贴是国家京剧院梅派青衣演员李胜素在春节晚会上穿着《洛神》的行头唱《天女散花》,即让洛神唱天女,类似现实版关公战秦琼。戏曲观众不接受,认为这是对日渐衰微的戏曲一次严重的破底线,内行观众批评说:怎么连戏曲“宁穿破不穿错”这个起码的规矩都不要了?
这就不是好和不好的问题,这是对和错的问题。
有人怪晚会导演外行。其实这个主要不应怪晚会导演不懂,导演越不懂你越不能怪他,你是戏曲行家,有责任教导演,不该为了上台而迁就迎合外行导演。再说,导演若不听,艺人应该罢演,俗话说不能自己糟蹋行当。求诸世风,人人苟且成性,缺少这种卫道护法的狠劲儿,所以,犯规不在乎。
其实,想必李某有难言之隐,她不可能不懂这个规矩,但至今没有出面发声。
而较真儿的戏迷票友们,不是跟李某过不去,他们的痛心、焦虑和激烈言辞,不过是对多少年来各种破坏戏曲规矩、频频破底线又无可奈何的现象的集中抗议,其积极作用是:可能阻止今后的其他戏曲演员,不要随便。
戏曲规矩为什么不能随意破坏?前人经过不断探索、实验形成的规矩,经过探索,必至于合乎天理,臻于至善,才算规矩,这就是道法自然。顺之,即顺天理依人情;逆之,就是伤天害理。有影响力的人,尤其要慎重,不要轻易妄改,否则,不仅自己错,还带坏他人、带坏风气,这就是造孽。
我总觉得圣人的话也可以全当成咒语来理解,比如礼记云“天下为公”,每一个从事某行业的人,一定要努力为该行业的合理生存和合理壮大做贡献,至少首先不能不敬畏谨慎、糟蹋行当,不能破坏规矩以成就自己,又或者故意惑乱标准,误导他人,因为这就是私,私必伤天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