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糯米甜酒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C11版:观澜河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陈鸿波

我一想起奶奶,就自然而然地想起糯米甜酒,那是她老人家最拿手的活儿,滋润着亲朋好友和合家人的心。用自家种的糯米和辣蓼酒粬制作的甜酒,采用传统工艺,色泽剔透晶莹,甜香弥散满屋。一碗碗从灶上端出来,外加一个荷包蛋,饱含着融融的暖意。

“湖广熟,天下足”,老家历代产粮,是稻米大省,故而糯米不足为奇。家家户户每岁种植水稻时,粘谷为主,另种一斗田的糯谷,除年节及赶礼打糍粑外,那就是喜欢做几回糯米甜酒。喝一碗,解乏;喝两碗,温心;喝上三碗,浑身的经络就通透多了,直感觉舒舒爽爽。

奶奶是乡村里的能干人,能说会道,热心快肠,故而认下一大群干儿干女。只要后辈们来了,一声干爷干娘出口,爹爹奶奶总是满心招待,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欢。这招待之一,就有糯米甜酒,奶奶灶上煎酒,爹爹灶下把火,煎至一整锅甜酒沸腾,随即一个个鸡蛋打下去,每个孩子端上一碗。

做酒时,奶奶把新糯米铲上两升,打来井水淘洗干净,放在瓦盆里泡上一天,好上木甑蒸煮。木甑也要洗干净,拦上篾炊背,盖上白纱布,把泡好的糯米倒进去,用筷子扒平,随着插几孔气眼,压上木盖,就可以点火烧灶了。

糯米饭一蒸熟,奶奶即时掀开甑盖,放出里面的热气。待木甑稍稍冷却,用锅铲盛出糯米饭,摊在竹匾里,拿筷子打散,继续摊凉。接着取出辣蓼酒粬,按照配比研磨半颗丸子,酒粬要磨碎成粉末状,加入温开水溶解,然后将酒粬水拌入糯米饭中。奶奶找来干净且无水迹油渍的瓦钵,把拌好的糯米饭盛入里面,稍稍按紧实一些,再在表面撒上一层酒粬粉。

这些做好,就可以密封了。奶奶把密封好的瓦钵放在家中温暖的去处,大热的炎夏,做糯米甜酒的瓦钵要稍微荫凉一些。冬天又比较冷,老家的屋子常常达不到理想的温度,奶奶只好把瓦钵移到床上,捂上几床棉被。又或者把瓦钵埋进灶门后面的柴禾堆里,那里一天三顿要生火做饭,温度是不至于太冷的。

奶奶做糯米甜酒,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我想也是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吧。热天做酒,一般密封发酵两三天,冷天做酒,一般密封发酵三五天,火候一到,酒水就该出来了。这期间,也并不是不去管它,奶奶每天会去揭开密封盖子看看,用筷子插进去试试软硬,有时也会蘸一小坨酒糟尝尝。如果糯米饭发酵软绵、出水并发出酒香味,尝一下,是酸甜可口的味道,就算做好了。

那么香甜那么柔绵的酒糟,密封着,可以储存好几天。要喝糯米甜酒,随时用粥瓢舀出几勺酒糟,倒进饭锅里,加上适量的井水,大火煎开。奶奶待人实诚,养的家鸡也多,每次煎甜酒,总不会吝啬她的荷包蛋。煮开了,一锅酒香,一锅蛋香,盛给客人和孩子们的,都是浓浓的、暖暖的情意,春风满面,又和蔼慈祥。

奶奶活着时,我从再遥远的地方回家过年,都能够喝到那芬芳甜郁的滋味。我一说想喝糯米甜酒了,奶奶再忙再累,也会乐呵呵地起身去淘洗糯米。奶奶走了,家里做糯米甜酒的次数也少了,即使偶尔做一次,或者有塆里的邻居送甜酒来,但喝着品着,味道总不如奶奶做的好。

我感觉,我可能就是太思念奶奶了。她走得越远,我的心就离她越近,我就越发会想起糯米甜酒,想起奶奶的慈爱、温暖、热情和实诚。糯米甜酒,乡村里最质朴的东西,却最值得我来回忆!当然,除我之外,也一定有人会想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