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白花社区新围片区,一栋干净整洁的小房子掩映在黄皮树下,95岁的老战士张财英就住在这里。
走进房子,里面被张财英打扫得一尘不染,屋里布置着桌椅、床等简单家具,盆景让洁净的屋子显得生机盎然。现在的张财英每天自己买菜做饭,自己打理自己的起居。让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家中墙上的日历翻到了8月4日,前一天的日历页面被张财英放在桌子上。
95岁的张财英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眼神明亮,和我们交谈时滔滔不绝。
1948年
16岁的张财英加入东江纵队
主要负责部队通讯工作
张财英老人有着传奇的经历。
1948年5月,18岁的张财英加入东江纵队,主要负责部队通讯工作,后编入公安十师50团负责重要信息传输。
上世纪40年代,正值白花洞村游击队活跃时期,张财英在放牛时经常有机会接触到游击队成员,久而久之,游击队员们也开始信任这个年轻的“红小鬼”,一些简单的情报工作也由组织交给张财英完成。她常把情报小纸条放在袖口、鞋底等地方隐藏起来,遇到敌人的搜捕也毫无惧色,期间多次出色地完成了送情报的任务。
讲起当年在东江纵队时的战斗经历,张财英还向我们展示了2019年获得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1952年
转业到深圳公安 巡逻工作很辛苦
1952年,张财英退伍回乡。现在,张财英还保存着退伍军人证。
退伍后,张财英被安排进入公安系统工作,负责日常巡逻及治安维护。
她转业到深圳公安工作,负责日常巡逻及治安维护。时隔70多年,张财英清楚地记得当时在蔡屋围巡逻时“很辛苦”。在大街小巷,夜巡的队伍中又出现了张财英忙碌的身影。街面巡逻、清查场所、盘查人员,步履一刻不停。夜晚加班是常态,而年轻的她依然充满激情。
1980年
退休之年正值深圳特区建立
在深圳过晚年生活很幸福
95岁的张财英生活在白花,看着白花几十年来从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现代化的城市化社区,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长,发展和壮大。
张财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丈夫和女儿已去世。退休后的张财英生活来源主要为退休金,身体状况良好,日常自理能力强。谈到深圳的变化,张财英感概地说,过去的白花村以农耕为主,到处都是农田,鱼塘,瓦房。1980年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这一年开始,白花村就逐渐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从偏僻的农村变成了繁华的城市。在白花生活了一辈子的张财英说,现在的白花变化太大啦!白花社区山水相依,绿树成荫,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白花河贯穿村中心,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曲折,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古朴典雅的石桥横跨于河道之上,沿河而建的滨水栈道、洋泾郊野公园,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后花园,成为美丽宜居社区。
张财英自豪地说,白花社区有菜市场,有商品房,有商场,有路灯,有绿化带,这里生活方便,她很开心。
“听说白花要建科创谷,打造‘平方公里级’半导体新型产业社区和光明科学城产业转化区,让白花社区拥有高科技,人工智能,这在以前根本不可想象,太让我惊喜了!”张财英感叹道。
让张财英最感动的是,深圳市各级领导经常到家里来看望她,让她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张财英说,每次领导们来到家里,总会亲切地握着她的手,对她为党和国家作出的贡献表达敬意,并询问她的生活情况。张财英说:“感谢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现在我在光明生活得很幸福、很开心。”
记者离开时,精神矍铄的张财英老人将我们送到门口。看着阳光健康的张财英老人,我们仿佛看到了白花社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了深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光明新闻记者 雷小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