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在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一阵清越空灵的陶笛声穿透时空——这不是普通的音乐课堂,而是一次以泥土为媒、以音乐为舟的文化溯源之旅。本期湾区文化茶座主讲人陶陶君带领现场观众循着陶笛的孔洞,触摸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脉动。
陶陶君,本名刘烨,是国家二级制瓷技师、陶笛音乐指导老师。作为一名技能先锋,他师从大国工匠占绍林,深耕陶艺与陶笛领域,如今不仅是“陶陶君工作室”主理人,也是多所院校的特聘教师和驻院学者。
现场,这位退役军人并且有着国家二级制瓷技师、诗经陶艺坊教师等多重身份的“跨界”文化使者,将陶笛教学化为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陶陶君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跨越秦朝、宋朝以及元明清朝,直到现代,从每个时期选择一首有代表性的歌曲用陶笛为现场观众演奏,五个历史场景化作五段陶笛旋律,观众听到的不仅是音符,更是具象化的文化记忆。现场观众在吹奏中穿越时空,亲历了一场跨越五千年的“沉浸式对话”。
教学间隙,陶陶君的一段《秦时明月照过的生命》朗诵震动全场。褪去戎装的手紧握陶笛,他剖白心声:“为何对兵马俑如此共情?因为我曾是一个兵,现在是一位匠。”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守护文明的工匠,两种看似迥异的身份在他身上淬炼出独特的精神质地。
谈及自己为什么艺名叫陶陶君,他表示:“这个名字很直观地代表了我的两个身份——‘陶’笛演奏者和‘陶’瓷创作者,所以把两个‘陶’字叠在一起,比较贴切。更深层的灵感来自我们的文化经典。《诗经》里‘君子陶陶’描绘的是宾朋相聚、其乐融融的画面,这正是我向往的艺术氛围——用陶笛的乐声和陶器的温度,把人们聚在一起,共享一份纯粹的快乐。还有就是苏轼那句‘且陶陶、乐尽天真’戳中我心,在这个时代,能专注地做艺术,是种幸福,也是我的创作态度。”
吹陶笛的手也是捏陶土的手,当他的陶笛曲《故乡的原风景》伴着他的陶瓷文创作品婉转流淌,传统与现代在旋律中相拥。
活动尾声,当最后一缕笛音散入空中,陶陶君说道:“吹陶笛,做陶瓷,乐陶陶,陶瓷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希望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也更加乐陶陶。”
宝安日报记者 范晓霞/文 张彩玲/图
■花絮
在茶座现场感受音乐与泥土的浪漫
一阵清新悠扬的陶笛声在湾区文化茶座悠然响起。这不是专业的音乐会,而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体验——数十名观众在手执陶笛的陶陶君老师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学吹起经典儿歌《小星星》。
在当天茶座现场的“速成”音乐课上,陶陶君从持笛姿势、吹气方法,到最简单的音阶练习,耐心示范、逐个指导。不过十来分钟,零基础的观众已经能断断续续合奏出《小星星》的旋律,现场笑声与掌声不断。
“陶土是有生命的,陶笛是能让每个人快速触摸到的音乐之门,”刘烨说,“不需要乐理基础,从一首简单的旋律开始,你就能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宁静和快乐。”
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表示,原本以为陶瓷艺术“遥不可及”,没想到能亲手尝试用陶笛吹出熟悉的调子,“孩子特别兴奋,说泥土变成了会唱歌的星星。”
这场充满互动性与成就感的艺术导览,不仅让市民亲身感受到陶笛的亲和力与魅力,也展现出湾区文化活动的多元与包容,正在让传统的、高雅的艺术形式“破圈”,走入寻常百姓家。
宝安日报记者 范晓霞
■互动
问:陶笛好学吗?
陶陶君:陶笛结构简单,指法直观;对气息要求低,学习成本也比较低,是一种相对容易入门的乐器,尤其适合零基础学习者,不过,若想进阶到复杂技巧(如吐音、滑音、强弱控制)或演奏高难度曲目,仍需系统练习和培养乐感。总体而言,作为兴趣爱好,陶笛是“上手快、成就感强”的理想选择,大胆尝试就能体会吹奏的乐趣。
问:怎样可以选到好陶瓷?
在选择陶瓷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判断:
一、外观检查
1、整体完整性:仔细观察表面是否有裂纹、针孔、气泡或变形,尤其是接缝处和边缘,瑕疵可能影响耐用性和美观度。
2、釉面质量:优质陶瓷釉面均匀光滑,色泽饱满,无缩釉、漏釉或色差;用手触摸时手感细腻,无粗糙颗粒感。
3、图案细节:手绘或贴花图案应清晰连贯,无模糊、错位或脱墨,边缘过渡应自然。
二、声音与手感
1、敲击听声:用手指轻敲陶瓷表面,好的陶瓷会发出清脆、洪亮的“咚咚”声,如声音沉闷或沙哑,可能内部结构疏松或有暗裂。
2、手感密度:同类产品中,手感较重、质地致密的陶瓷通常原料更优质,烧制温度达标,强度更高。
三、工艺与用途适配
1、工艺类型:根据需求选择工艺(如手工拉坯、注浆成型等),手工制品细节更独特但可能存在细微误差,机械制品则更规整统一。
2、功能适配:若为餐具、茶具,需确认是否标注“食品接触用”,优先选择无铅釉;装饰类陶瓷可侧重艺术性和设计感。
四、品牌与口碑
可选择口碑良好的品牌或匠人作品,其生产标准和品控更有保障。
通过以上方法,可快速判断陶瓷的品质优劣,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需求。
宝安日报记者 范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