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区人大代表): 海滨社区为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试运行了一套智慧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效果良好。建议一是加大对智慧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结合实际情况全区推广,出台有关政策指引确保智慧系统长效运行;二是支持智慧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和信号稳定,允许有线网络资源调配给社区使用,并将其纳入政务云统一管理;三是充分利用深圳书城湾区城的平台,协调人工智能企业在此展示、体验最新的AI产品。
邬建军(区人大代表): 建议一是利用专项整治契机,对全区路面标识、安全岛、防撞柱的设置开展梳理,简化路面标线,修缮更新护栏,统一样式材质,实现城区“颜值”与“气质”稳步提升。二是进一步优化交通信号灯算法。针对不同交通状况,灵活设置右转圆饼灯与箭头灯分时段交替运行,提高通行效率。三是分路段、时段弹性执法。对严管路段加强执法,提高路面见警率,对非严管路段柔性执法,研究智慧监管方案,释放更多夜间停车空间,平衡交通秩序和居民停车需求。
王小菲(区人大代表): 要进一步完善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期间残疾人出行设施。建议一是开展宝安区盲道专项检查,针对目前盲道存在弯折、中断,电动车乱停占用盲道等问题限期整改,联合执法加强巡查整治,保障视障人士的通行安全。二是开展无障碍卫生间专项整治,对相关设施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严禁堆放杂物等违规占用行为,明确管理责任,落实专人负责,为使用者提供卫生、安全、畅通的环境,彰显赛事期间人文关怀。
曾利国(区人大代表): 建议一是各街道要统筹安排城管、物业、社区组建“常态化巡查专班”,在重点区域加装监控探头,通过“人防+技防”解决老旧小区周边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问题。二是以“科技赋能+规范管控”为核心,结合各地铁站出入口人流量、场地容量,科学核定该区域电动车最大停放量,搭建数字化管理系统,限流量、限投放、优停放、有序分流,推动电动车数字化智能管理。三是动员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社区宣传栏、居民微信群等渠道,宣传市容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形成合力,综合破解地铁站口电动车停放乱象。
金姗(区人大代表): 建议一是加强立法,通过市、区两级人大的不断呼吁,推动《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尽快出台,为基层工作提供执法依据和执法保障;二是在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的重点区域,如地铁站口等,试行分级分类分区管理,针对不同停放目的、不同停留时长的电动自行车实施分区域、差异化有序停放;三是结合实际情况,试点引入电动自行车的立体停车设施,缓解停车空间压力。
盖成(区人大代表): 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方面:建议一是区政府有关部门统筹规划,排查现有住宅小区可利用土地,增设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呼吁规资部门在新审批住宅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要求开发商同步评估电动自行车停放需求。二是推动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协同、居民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控停放秩序。 针对市容环境整治方面:建议一是要将会展片区划分为核心区、重点区、常态区,外勤工作人员对片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二是采取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模式,加强会展周边等重点区域的清扫频次;加大会展周边道路的喷雾抑尘作业。同时加强对绿化带内的垃圾、杂草等进行全面清理,确保绿化带整洁。
陈锦棠(区人大代表): 建议一是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与维护。对破损的人行道、护栏、交通标识等设施及时进行排查修复或更新,建立定期巡检机制。二是规范市容秩序。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在不影响绿化带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压缩部分硬质地坪、优化绿植布局等方式拓展空间资源,增设非机动车专属泊位,同步划设醒目标识线引导规范停放。三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渠道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居民文明意识。四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居民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参与监督,形成市容环境共治共享氛围。
吴海凤(区人大代表): 要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地摊经济提质升级发展。建议一是科学制定标准,合理规划地摊经营区域,完善有关条例,出台针对性指导意见,明确相关措施及细则。二是研究地摊经营合法化途径,压实城市管理部门主管责任、社区属地责任,推行摊贩自治制度,落实摊主责任制。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公开公示信息,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规范化管理,引入“黑白名单二维码”等信息公示渠道,鼓励社会监督。四是强化部门联动,探索建立执法队、公安、交警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流动摊贩实施临时疏导点管理,保障“烟火气”下的市容环境秩序。
林顺豪(区人大代表): 建议一是通过社区活动、新媒体平台等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进一步加强落实“门前三包”,对落实不到位的商户依法处罚。三是疏堵结合治理,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处设疏导点,引导摊贩规范经营。四是合理增设垃圾桶、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规划建设停车场、停车位,缓解停车难与乱停放问题。五是建立交警、城管、交安委办、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整治,形成工作合力。
杨君辉(区人大代表): 建议一是针对空中线缆杂乱、设备箱体破损等安全隐患,采取“分类治理+长效管理”模式。在社区核心区域实施管线入地改造工程,对老旧小区开展线路捆扎规整,新建区域严格执行管线建设备案管理制度。明确通信运营商主体责任,建立“一杆一档”数字化管理台账,实行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响应居民诉求,切实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水平和景观品质。二是针对非机动车违停要开展专项整治,综合采取劝导、清理、处罚分级处置措施处置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尤其对长期占用机动车位并私装地锁的车辆实施强制拖移。在地铁站点等重点区域增设非机动车专用停车区,规范施划停车标线。
党雅莉(区人大代表): 建议一是社区可按照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布控(如上下班高峰期重点布控地铁站附近,晚上重点布控乱摆卖严重区域等)的形式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协调辖区股份公司和村集体物业,充分调用物业资源,强化日常巡查力度,建立大件垃圾、城中村巷道乱堆放专项巡查制度,完善整治清单与常态化巡查机制,对巡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通过微信群、公告栏等途径公示,引导业主限期自行整治;逾期未处理的物品将视为无主物品,由物业企业依规及时处置。三是区有关部门要研究电动自行车强制报废机制,对使用时间长且存在较高风险的电动车进行强制报废。对路边长期停放的“僵尸”电动自行车、机动车进行技术甄别和联系车辆所有人,勒令限时处理,释放更多的停车空间,优化市容环境。 宝安日报记者 刘杰 通讯员 宝任宣 (资料图片)
当前宝安正全力推进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行动,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这既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街道人大工委围绕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整治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新安街道人大工委:
积极发动人大代表参与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充分利用“心安夜话”走访、代表活动月调研视察等活动载体,共开展市容环境整治行动3场,累计参加代表30余人次,对行走中发现的影响市容市貌问题现场处置;累计清理非机动车辆乱停放230余处,清除卫生死角172处等,市容秩序及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6月25日,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围绕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主题到宝安中心区重点区域开展专题调研。8月6日,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海滨社区电动自行车停放点等重点区域。
亮点:通过AI算力对社区内的异常事件进行自动识别与预警,实现“天地一张网”的立体化防控。自2025年启用以来,累计预警隐患事件537起,处置率达100%。
西乡街道人大工委:
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对大铲湾片区、滨海风情街区、宝安农批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深度调研,累计参与代表37人次,集中收集意见建议16条,形成《关于完善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残疾人出行设施的建议》《关于围蔽设施融入赛事元素的建议》《关于在绿化管养中推行“市民认养”机制的建议》等3份相关闭会建议。同时,针对城市智慧长效管理提出建议,呼吁强化AI监管闭环、完善智慧巡查预警机制,推进潮汐车道、机非分离、智能清扫一体化管理措施落地。
航城街道人大工委:
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实地走访金盛小学新建工程及片区内其他工地,对辖区内3个十五运会重点片区的13个建筑工地进行细致摸排和分类评估,了解各工地及周边市容环境情况;区、街道纵向联动,街道有关职能部门横向协作,共同调研,通过建议建言,合力攻关,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建议11条,街道人大工委召开座谈会明确各有关部门责任,督促部门实现100%整改。
亮点:将市容环境整治与重大赛事筹备紧密结合,服务大局、目标明确;形成“发现-交办-整改-反馈”的闭环监督,提升了监督实效;代表提出的11条建议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福永街道人大工委:
7月24日,组织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社区相关负责人等组成联合调研组,选取福围社区下沙南人行出入口、下沙南八巷1号片区为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容环境问题开展调研,并召开代表+社区+部门议事会,听取城管、市政、执法队等部门汇报。人大代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业公司强化堵点管理并推进立体停车库建设;优化交通微循环,开放时段性通道;利用机场闲置地块建生态临时停车场;强化执法与管理,开展联合整治等4条建议。建立问题责任两张清单,提交至相关部门并跟踪督办,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推动问题落实解决。
福海街道人大工委:
7月29日,福海街道召开2025年人大代表会议,与会人大代表就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展开热烈讨论。8月7日,组织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情况专项调研监督,对上半年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专题视察中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调研组来到宝安大道与桥和路交会处十字路口及地铁11号线桥头站实地查看交通秩序整治情况,并前往福海街道翰宇园调研电动自行车入园入企集中管理工作。人大代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条建议,包括挖掘小区内的可利用土地空间增设电动自行车停车位,评估机动车的需求及最低配置比例,引入人工智能提升管理效能,持续推动电动自行车入园入企管理。
沙井街道人大工委:
多次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围绕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专项调研,重点走访了解了沙井中心区域的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并通过现场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相关意见建议。针对环境卫生问题,人大代表建议推行“随手清”工作法并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市容治理。城管部门积极响应并向各社区分发实用环卫工具,推动一线巡查人员随身携带工具、即时处置问题,实现“即巡即办”闭环管理;针对非机动车车位不足的问题,街道城建部门在代表建议下,在锦程路锦绣小区段增设非机动车专属泊位;针对流动摊贩治理难题,人大代表提出的“摸清底数、规范疏导”建议取得实效,推动相关部门完成摊贩信息精准摸排登记,并推动各社区因地制宜规划“一社区一疏导点”。
亮点:建立“代表直联+平台速应”机制,充分运用线上代表-部门交流平台,全天候即时反映人大代表发现的城市环境问题,高效推动问题闭环处置;辖区人大代表常态化关注网络民生诉求,对群众在社交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梳理转办。
新桥街道人大工委:
8月8日,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开展重点道路专题视察。7月24日、7月30日、8月6日,黄埔、沙企、新桥三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分别组织驻站代表开展市容环境视察活动,织密“人大工委+联络站”联动监督网;深化“视察+座谈会”调研模式,瞄准治理难点精准调研,视察结束后即时召开专题座谈会,梳理“动态污染易反复、绿地裸露、‘六乱一超’顽固”等核心痛点,推动部门现场回应、靶向施策,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人大代表深度参与全流程,围绕关联市容治理的关键领域形成两份闭会建议:《关于加快沙井南环至玉律道路工程(中心路-广深高速段)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实施新桥南片区万丰河水系治理工程以系统性解决内涝问题的建议》。
松岗街道人大工委:
搭建“1+1+3+13”调研模式,组织人大代表、居民群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通力合作,联动开展调研,即通过召开“1”次街道人大工委会传达部署市、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安排,召开“1”次电动自行车管理专题部署会,组织辖区“3”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深入开展调研,向“13”个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征集群众意见建议;7月17日,围绕解决市容市貌环境问题开展了代表问政座谈,推动解决了城中村三线整治、摊贩占道经营等问题;8月7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调研监督暨电动自行车管理“回头看”活动;8月15日组织召开年度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后评价”专题评议会议,对《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的建议》办理工作进行后评价。
燕罗街道人大工委:
强化责任落实机制,推动建立“1+9”指挥体系,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核心,下设城市管理、交通秩序等9个专项工作组。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决策监督,推动党员干部牵头下沉至11个小格,形成“小格包干+即巡即办”模式,确保整治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位;实施重点区域精准治理,选取红色教育基地、产业集聚区及主要交通干道三类重点区域,组织人大代表与社区小格员开展联合巡查,建立“即查即改”快速响应机制。针对巡查发现的市容环境突出问题,现场召开专题议事会研究解决方案,确保重点区域问题处置及时高效。
石岩街道人大工委:
通过“分-合”管理机制,全面动员人大代表参与市容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依托人大代表驻点社区机制,化整为零,以“分”的方式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社区一线,累计邀请20人次参与市容环境治理工作;以“合”的方式集中组织重点问题专项调研,梳理辖区环境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协同推进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塘头大道沿线及疏导点现场调研,代表们提出了合理规划利用停车位,推动“错时共享”;加强路面设施整治维护、秩序管理、道路两侧草坪管养;强化摊贩疏导点功能,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等建议。
宝安日报记者 刘杰 通讯员 宝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