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记者从国家网信办获悉,近日,针对小红书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网络生态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对小红书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
国家网信办表示,网信部门将持续聚焦破坏网络生态违法违规突出问题,发挥网络执法“利剑”作用,督促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切实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近期,国家网信办聚焦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账号。
国家网信办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包括:“通信圈”等账号胁迫企业进行“商业合作”,谋取非法利益;“国际投行研究报告”等账号歪曲解读涉企公开信息,诋毁企业形象声誉;“固收嘚啵李”等账号捏造不实信息,恶意诋毁金融机构声誉;“大嘴博士”等账号发布炒作测评信息,影响市场竞争秩序。
数说网络
2025年8月,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主要网站平台受理网民举报色情、赌博、侵权、谣言等违法和不良信息1946.4万件,环比增长3.9%、同比下降1.9%。
其中,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受理举报42.6万件,各地网信举报工作部门受理举报63.5万件,全国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840.4万件。在全国主要网站平台受理的举报中,主要商业网站平台受理量占89.3%。
典型案例
利用未成年人形象不当牟利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拥有的网上精神家园,每个人都希望它清朗、和谐、富有生机。然而,人们在尽享网络红利的同时,也时常被一些乱象所困扰。有人迷信“流量为王”,以不良不实内容蹭热度、博眼球;有人充当“幕后黑手”,组织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刷量控评;有人推崇“网络暴力”,一言不合就互撕攻击、谩骂吐脏……凡此种种,不仅威胁网络安全,更会荼毒广大网民精神健康,污染网络生态。
直播镜头前,稚气的儿童浓妆“带货”;亲子视频里,家庭生活被编排成“狗血”剧本……近年来流量巨大的“网红儿童”类账号,许多内容存在争议。
中央网信办近日通报了整治利用未成年人形象不当牟利问题的情况。通报显示,此类违规行为无视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违背孩子主观意愿,将童真童趣异化为流量变现工具,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典型问题包括:恶搞儿童、博取眼球,虚假摆拍、制造争议,不当言行、歪曲导向,违规引流、规避打击。
问题背后是利益诱惑。根据某平台公布的部分博主合作报价,某记录儿童“大胃王”的账号有200万粉丝,单条广告报价4.5万元;另一记录双胞胎日常冲突的账号有400万粉丝,报价达10万元1条。业内人士透露,有家长为维持账号热度,甚至要求孩子停学专注“网红事业”。
利刃出鞘
重拳整治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近年来,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关切,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持续净化网络环境,有力维护网民合法权益,推动管网治网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提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辨识度,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深入推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持证亮牌”工程,截至7月25日,共有13516个公众账号加注红“V”标识并明示服务主体名称、许可证编号和服务类别,4401家网站、平台等服务形式明示许可信息。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
此外,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自媒体”账号对发布转发医疗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
专家评说
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专家认为,应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深化网络举报和辟谣工作,不断优化社会协同治理的制度机制,凝聚网络治理强大合力,网络空间生态环境日益清朗。
“我国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完成了网络法律体系的基本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周辉说。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针对网络生态顽瘴痼疾,网信部门出重拳、亮利剑,更加注重专项整治的实效性、治理方式的针对性和机制建设的长效性,深入推进网络生态治理。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探索加强治理效果跟踪评估,以督导问效巩固整治的成果;建立涉企侵权信息处置协同联动机制,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形成覆盖重点领域的跨平台预警机制,及时化解网络暴力风险。各项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周辉认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还需持续提升网络生态治理法治化水平。
本版内容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