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融媒首席记者 聂朦
东方风来,潮涌南海。
45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深圳经济特区横空出世。从此,南海之滨的这座边陲小镇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45年后,矢志建设深圳东部中心的龙岗已连续七年傲然屹立于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步入新征程,这座奇迹之城正朝着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区典范的宏伟蓝图阔步前行。
45年踔厉奋发,45载春华秋实。时间用它的如椽巨笔在龙岗这片热土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沧桑巨变。今天的龙岗,早已换了一座城。
“关外郊区”蝶变深圳东部中心
立潮而生者,胸有星辰大海。
45年前,地处深圳东部的龙岗,乃是不折不扣的半城半乡式“关外”郊区。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们每每提起龙岗会这样说:“深圳早起的有三种人:扫街的,杀猪的,还有就是到龙岗上班的。”
虽是如此,龙岗,却始终怀有一颗“成为中心”的光荣梦想。1993年,龙岗建区后,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拓荒牛”精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全身心投入新区建设,自此开始了一段风雷激荡的创业史:1993年2月10日,龙岗中心城破土动工,龙城大道等市政道路修建项目提上日程;1996年5月,中心城10条市政干道实现通车,交通干道的初具规模让这座深圳东部小城雏形初现……
2011年,乘着深圳大运会的东风,龙岗的城市化进程驶入快车道。借助大运机遇,龙岗大道改扩建完成,龙翔大道改造完工,深圳地铁3号线开通,大运公园建成……龙岗城市发展进程迸发出澎湃动能,不仅深刻地改变着其城区面貌,更深入到其发展规划的内在肌理。毫不夸张地说,深圳大运会之后,深圳东部悄然崛起一座极具国际化特色的“城市新客厅”。
2016年,深圳“东进”战略实施,龙岗的经济发展和城区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此后几年,龙岗充分发挥“东进”主战场作用,自觉把龙岗工作置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强化与市内区际和临深片区的合作联动,深入推动与香港、澳门的务实合作,加速链接全球优质创新资源,不断完善开放发展新格局……一个内外兼修的深圳东部中心以拔节生长之势出现在世人面前。
2025年初,龙岗区把握时代大势,将城区未来发展放在中央、省、市战略部署中统筹谋划,放在全球经济、科技、创新发展浪潮中深入思考,正式提出了奋力打造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区典范的发展目标。自此,登高望远的龙岗昂首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展露全新气象,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深圳东部中心初露峥嵘、蔚为大观。
从“三来一补”到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
45年前,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走出了小农经济的历史余韵的龙岗正式开启了工业化进程。广袤的龙岗大地上,一座座机器轰鸣的工业厂房像时代抛下的巨型针线,将古老的村镇编织成一座工业城区的初代面孔。
1993年,随着龙岗区正式成立,越来越多的港资、台资和外资企业纷纷相中这块宝地,催生了大量“三来一补”企业,百业待兴的龙岗自此开始了“产业大区”的进阶之路。至1997年,龙岗的“三来一补”企业发展达到顶峰状态,规模高达3700家,实现了龙岗工业“由小到大”的实质性转变,引领龙岗顺利步入工业化阶段。
走好、走稳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龙岗产业开始迈入“由大到高”的阶段。1998年,龙岗区制订《关于进一步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在资金、技术、人才、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从此,以民营科技企业为突破口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重点扶持,发展迅速。至2003年,全区民营企业总数近5000家,其税收所占比重首次超过50%,涌现出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产值超亿元、超10亿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产业“由大到高”后,龙岗人依然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产业结构的薄弱之处,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层次不高,尚未具备国际竞争力。2003年起,龙岗不断提升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层次,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产业“由高到强”的质变跃升,担负起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队”使命。以制造业为基本盘、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始逐步形成,并日渐构建起龙岗产业发展的完整“骨架”。
日新者日进。今天,已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的龙岗,正深入实施“All in AI”战略,加快打造“3+4+N+AI”特色产业体系。全国首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在龙岗试点应用,“空中高德”从这里启航,“低空+”场景层出不穷;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开门营业,全市首只区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落户,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全球首个AI视觉创意大赛成功举办,上影集团湾区IP总部落地,文化产业展露蓬勃生机……一幅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的壮美画卷正在龙岗大地徐徐铺展,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瑰玮场景风光无限。
品质城区可感可及
45年前,龙岗教育仍是典型的农村教育,办学主体多为村集体,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往往是一位老师所能拥有的全部“家当”;
45年前,龙岗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仅有数十家,床位数不足千张,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差甚远;
45年前,龙岗还没有高快速路,龙岗人去一趟东门老街就需要2个多小时……
时间无言,奋斗有声。45载砥砺奋斗,龙岗始终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发展的“试金石”,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区至今,龙岗常住人口增长近7倍;学校、幼儿园数量增长超7倍,在校学生增长14倍;医院病床数增长16倍,近2万张床位居全市各区之首;公园从3座增加到近300座,绿道总长达575公里,碧道总长超120公里……一条条地铁的开通、一所所学校的建成、一座座街区的焕新,总能化作龙岗人扬在嘴角的笑、照进眼里的光,成为这座城区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
深圳大运天地开业即顶流,以日均10万人次客流跻身深圳商业新地标;深圳大运中心赛演活动不断,“无人机表演+明星演唱会”持续为市民生活增趣添彩;“免陪护病房”有效解决“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痛点,成为全国示范的医疗服务品牌;虚拟社区覆盖全区111个社区,线上线下联动、多元主体协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夯实……近年来,龙岗区聚焦实现“民生七优”目标,全方位、高品质改善人民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稳步夯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改变,也在每一条寻常街巷中发生着。治水提质,城中村综合整治、“公园之城”建设……近年来,龙岗区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区环境品质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幅山环水润的生态画卷初露芳颜。如今,“龙岗蓝”“龙岗绿”频频刷爆市民的朋友圈。日间,蓝天白云下的龙岗,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令人赏心悦目;夜幕降临,大街小巷到处璀璨夺目、流光溢彩;周末闲暇时,到龙岗河干流碧道看白鹭齐飞,漫步至龙城公园“吸氧洗肺”,享受“坐看庭前花开花落,静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惬意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