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侨报

在开放前沿构建坚实的堡垒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A04版:蝶变龙岗       上一篇    下一篇

天安云谷暖蜂驿站。龙岗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两新”组织,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龙岗区“两新”组织党建从建区初期薄弱的基础上蹒跚起步,逐步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龙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间,龙岗区从体系机制建设到工作方法创新,从党员作用发挥到搭建党建平台赋能产业发展,30余年筚路蓝缕,“两新”组织党建的发展之路,见证了龙岗区经济社会的蝶变历程。

特约撰稿人 黄腾龙

改革开放后,新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被统称为新经济组织;除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新成立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被称为新社会组织。这两类组织被简称为“两新”组织。党建如何在这些“两新”组织中发挥引领作用,凝聚起强大的合力,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重要课题。

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的龙岗区,用自己的探索给出了鲜活答案:从建区之初推动非公企业党建遭遇“门难进”的艰难起步,到如今“两新”党组织构建起“红色平台”,赋能百行千业“跟党一起创业”的新格局。龙岗区“两新”组织党建(以下简称“两新”党建)经历了从大家“不理解”到企业主动申请组建党组织的巨大转变。

这些转变的背后,既有党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助力联创科技园与大运软件小镇等园区发展的鲜活案例,也有“红帐篷”“红小哥”等“红色细胞”参与社会共建的动人场景。这些“两新”党组织与党员共同奔赴的景象,正是龙岗不断向美发展的生动画卷。

起步:当春乃发生

1993年龙岗建区时,辖区内已有大量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新经济组织,仅“三来一补”企业就达7000多家,商会、行业协会和非营利性组织等新社会组织也开始萌芽。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要求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但党组织在企业怎么定位、具体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来开展工作等问题上,各个层面还有不同的看法。改革总在困难中砥砺前行,“两新”党建也在摸索中找到方向。1995年,龙岗区根据深圳市委部署,在龙岗商会成立了社会企业党委,重点推进全区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工作。“起步阶段,由于非公经济领域党建工作的党内法规制度并不完善,我们工作没有抓手,推进起来非常困难。”一位在“两新”党建领域工作多年的退休干部回忆说。

尽管如此,龙岗区依然逐步健全了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档案管理机制,探索出了非公企业党组织过政治生活的组织定位、活动定时定人和职责定量的“四定”管理方法。

到2001年,龙岗区非公企业共建立党支部22个、管理党员300名。全区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都建立了党组织,不足3名党员的企业,采取成立联合党组织、挂靠区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或就近纳入社区(村)级党组织等方式进行管理,开展政治生活。

2002年,龙岗区开展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入党试点工作。同年,党的十六大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定位为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负责“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些实践和理论上的突破,为“两新”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龙岗“两新”党建迎来了新的契机。

为使党建工作能够适应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龙岗区在原区社会企业党委的基础上组建了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民营工委),负责区级“两新”组织领域的党建工作,并聘请非在编组织员,深入企业指导党建工作。2004年7月,龙岗区民营工委正式挂牌。

龙岗区民营工委成立后,工作架构、机制和组织都得到了完善。仅2004年,龙岗区民营工委就组建了1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接转了2个党委和16个党支部,辖属党组织达64个,党员达到828人,成为当时全市6区民营工委中,管理党组织和党员最多的机构。

联创科技园党支部的成立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个占地55万平方米的园区,于2003年成立时同步成立了党支部。联创科技集团作为家电、精模产业集群的链主龙头,党支部的成立凝聚了产业园区各方力量,助推小家电产业迅速发展。目前,集聚了100余家配套企业,员工达到1.2万人,年产值近40亿元,为龙岗区民营企业党建深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推动了龙岗区“两新”党建在园区的发展进程。

成长:看万山红遍

2005年,全国首个以海归群体为主的党支部在深圳留学人员(龙岗)创业园(以下简称留创园)成立。留创园党支部通过党群共建,为留学生创业提供服务,促进企业与党员共同发展,在当时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党群共建,逐步形成企业发展与党员进步的良性循环,正是这一阶段龙岗“两新”党建的重要特征。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重新修订,公司成立党组织、为党员活动提供场地成为法定要求。2006年,龙岗区将“两新”党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从财政划拨20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以党群共建为重要抓手,推进“两新”党建工作。

为深化各类企业对“两新”党建的理解,加快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以下简称“两个全覆盖”),2007年6月,龙岗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团区委和区妇联联合向辖区内各企业主发出公开信。公开信用中、英、日、韩四种语言同时刊发,向企业说明在企业开展党群工作,是架设与企业沟通的桥梁,组织和动员员工支持企业生产,维护企业的合法经营与员工的合法权益,党群组织不与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冲突、不影响企业决策和运作、不干预企业的财务管理,呼吁企业理解并支持党群工作。

“两新”党建是龙岗区当时的“一把手”工程,区四套班子领导成员都要联系一家规模以上“两新”组织。为推进“两个全覆盖”工作,龙岗区委成立了党群共建领导小组,统一整合各部门和群团资源。全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营造出了“百舸争流竞党建”的火热氛围。

在这期间,龙岗区成立了全市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片区党组织——宝龙工业城党支部、龙岗区第一个民营企业党委——比亚迪党委、龙岗第一个行业协会党组织——交通运输协会党组织。2008年,全区律师行业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2009年,龙祥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了龙岗区首家社工组织党支部,“两新”党组织开始向新社会组织加速拓展。全区各工业园区和行业、领域都建立起了党组织,“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呈现出“万山红遍”的景象。

随着“两新”党组织的不断增多,龙岗区加大了“双推双培”工作的力度——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层与党组织领导班子交叉任职,把生产经营管理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能手,促进企业发展、党组织建设与党员发展的良性循环。非公经济领域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涌现出来,郭开成、孙青岭、沈娟娟等10名非公企业党员被龙岗区委授予“十佳外来建设者党员”称号,并派往北京学习交流。

2008年,龙岗区“两新”组织的生产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中,有18人发展为共产党员。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党支部的3名委员,全都由企业高层担任,部分企业会议决策甚至会征询党支部的意见。

到2010年前后,受世界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企业经营困难,深圳劳动关系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两新”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体现了出来。当时,龙岗区的赐昱公司党组织与工会协同,创造了“人性化管理、企业与员工的良性互动、多方共建、和谐共赢”的“赐昱模式”,被深圳市委组织部和市总工会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领航:到中流击水

2011年,龙岗区机构改革,区民营工委更名为区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两新”工委),统筹推进全区“两新”党建工作,加大了“强园”工程、“活圈”计划和“上楼”行动力度,以党建协同推进产业协同,促进党组织基础巩固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自2012年开始,龙岗区开展基层党建专项述职评议工作,园区、楼宇、商圈、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两个全覆盖”工作纳入了专项述职内容。2016年,龙岗区社会组织党委成立,统筹全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2017年,龙岗区推行区域化党建,将全区889个产业园区按照一定条件整合,界定为72个党建园区,全部成立园区党委,非公领域党建进一步加强。

2020年,龙岗全面推行“三同步”工作机制,内容为“摸排、建设、服务”三个方面同步推进:即对辖区内的非公企业进行基本情况摸排时,同步摸排党员队伍情况、符合条件的同步组建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同步提供服务引导发挥作用。

随着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和力度不断加大,龙岗区在市场主体不断调整和党员不断流动等状态下,保持着“两新”党建的积极进取态势。到2024年,“两新”党建工作领域拓展至“两企三新”,将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企业两种市场主体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三类新经济形态全部纳入党建工作范畴,成为新组建的区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职能之一。区委将发改、住建、税务、海关等13个部门纳入工作阵列,“两新”党建体系愈加完善,协同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龙岗区“两新”党建工作由此迈入了“全域党建”的新阶段。

2024年底,龙岗区新建“两新”党组织481个,数量居全市前列,天安云谷园区入选全国非公企业党组织现场教学点,创建了省级示范点2个、市级示范点8个,全区优秀“两新”党建示范点有90个,涵盖了园区、商圈、楼宇、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各个方面。

随着“两新”党建架构的不断完善,“两新”党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两新”党组织逐渐向“红色平台”发展,出现了产业链党建等新的形式。党组织通过党建联动共建等方式,为产业集群、产业链和生态链提供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同时避免恶性竞争、重复研发等问题,推动学研产协同创新发展,为龙岗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大运软件小镇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7月,2016年6月升格为党委。党委秉承“跟党一起创业”的理念,成立了党员众创导师团,搭建增值服务和孵化平台,助力60多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成功孵化了云天励飞、怡丰机器人、兰丁医学、芯天下等一批创新领军企业,其中国高企业105家,规上企业36家。2021年,大运软件小镇成为深圳唯一的“全国创业孵化基地”,连续两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老旧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本。

坂田“两新”党委通过党建联建促成天安云谷党委、江苏银行深圳分行党委、坂田街道商会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实现三大平台横向并联协同,以党建凝聚优势资源,助力非公企业发展。党建引领“央地国企深圳行”龙岗站活动,2024年促成投资近75亿元。

经过30余年发展,今天的龙岗区“两新”党建,已成为助力龙岗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