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坪地,热潮涌动。区人大坪地街道工委紧扣深圳市人大代表活动月“促进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紧跟区人大常委会部署,以“同题共答、形式多样、载体丰富”为原则,一场场务实高效的活动密集开展,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大动力。
数据显示,13场主题活动吸引128人次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走访联系群众675人,收集民意诉求 46个,提交立法建议19条,通过稳商服务解决涉及企业职工子女入学、用地保障、小散工程等众多实际问题,形成《关于加快推进龙岗河干流清淤建闸工程的建议》等高质量建议,还为“十五五”规划征集上百条建言,代表们履职热情高涨。
聚焦核心任务 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人大代表调研督办的身影活跃在各个关键环节。例如,针对区领导督办的《关于改善盐龙大道坪地段通行效率低下的建议》,以市交通运输局现场调研座谈为契机,联动开展建议办理督办。再如,针对《关于解决龙岗河(坪地段)南岸道路相关问题的建议》等6个专项建议召开建议办理见面答复会,同步线上搭建协同平台,推动建议办理全覆盖、建议办理有质效。
“百千万工程”的推进,离不开对绿美生态建设的关注。人大代表们以“行走河道” 的方式,实地察看河道治理、防洪设施建设及周边生态环境改善情况。基于深入调研形成的《关于加快推进龙岗河干流清淤建闸工程(丁山河河口—下陂头桥)保障防洪安全的建议》,为绿美生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在推动区涉街民生实事项目进展的同时,区人大坪地街道工委组织代表票选出街道10大民生实事项目,并通过点对点的视察监督,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在人大代表活动月期间,采用“现场+书面”方式100%督办区、街民生实事进展,对7项涉街民生实事开展专题视察督办,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此外,“代表+工会”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夏送清凉活动采用“现场慰问+议事座谈”的双线模式,构建起“人大代表+工会+企业+劳动者”四方协商平台,诉求“收集—交办—反馈”闭环机制的建立让8条会前收集的诉求有了妥善处理的路径,标志着“1+3+N”新业态服务体系的全面落地,为新业态劳动者送上了贴心关怀。
“我为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民主协商彰显创新活力
“我为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活动,成为基层民主协商的生动实践。会前的充分准备为高质量建言打下坚实基础,提前一周发出的预通知明确核心议题,引导代表结合日常调研与选民接待情况深入思考。3个社区人大联络站组织代表开展的述职评议与“小议事会”接访,让基层呼声得到充分汇聚,为规划建言积累了丰富的民意素材。
议事会现场,“人大代表大讲堂” 的创新形式拉开序幕,市、区两级四名人大代表聚焦道路规划、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作引题发言,引发热烈讨论。全体代表围绕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提升等核心议题踊跃建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的全程列席与积极回应,形成了良性的“议政—回应”闭环,让每一条建议都得到认真对待。
会后,逾百条高质量建议被梳理汇总,地铁21 号线、坪西路、龙岗河清淤建闸等多项建言被列入区“十五五”规划纲要重点项目清单。30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代表直通车”等平台得到解决,全链条、闭环式的民主协商实践,不仅彰显了制度效能,更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与责任感。
“调研+议事”双轮驱动
赋能新型储能基地建设
国家新型储能技贸评议基地建设的推进,同样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助力。7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裴蕾率队到现场调研并召开代表议事会,为绿色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此外,人大代表们实地走访冠旭电子等企业、座谈交流中,深入探讨新能源电池、行业规范等关键问题,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把脉定向。
深圳市人大代表绿色产业联系点作为全市首个经济类产业型代表联络平台,创新建立的“联系点+代表专业小组+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相关企业+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整合了各方资源,形成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议事会上,市、区人大代表与企业代表围绕政策制定、企业补贴等痛点问题深入交流,让问题在共商中找到解决方案,为新型储能基地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个七月,区人大坪地街道工委以扎实的行动展现了人大担当,各级人大代表用履职实效诠释了为民初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坪地街道人大工作将继续创新前行,为辖区繁荣发展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策划:晏慧文 统筹:王冠良
文/图:钟玲 李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