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侨报记者 伍思晗 文/图
日前,坪山区侨联作为全市唯一单位,受邀在全省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工作交流活动上作经验介绍,相关做法得到省侨联充分肯定和各级侨联广泛关注。
近年来,坪山区侨联坚持党建引领,以“全域联动、生态赋能”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打造效能型组织,通过构筑坪山侨界服务网、引育链、资源池和辐射带,为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侨智侨力,不断擦亮“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国字号招牌。
织密“服务网” 全域联动聚侨力
坪山区通过规范化、项目化、品牌化工作模式,推动基层侨联组织、阵地和活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服务”升级。组织建设上,出台“一方案一指引”,支持街道侨联选用非侨人士作为侨联负责人,推动街道侨联建得规范、动得起来。阵地建设上,打造“馆校家社”涉侨阵地矩阵,为传承侨韵、服务基层、赋能发展提供有效载体。服务优化上,探索“党员+侨干+社工+志愿者”四员联动机制,开展“活力侨联”主题活动近百场,惠及千余侨胞。
做优“引育链”精准赋能汇侨智
此外,坪山区委统战部还因地制宜落实深圳市“归·家”服务计划,构建侨智汇聚的“强磁场”,推动新侨海归人才引进量大幅增长。在“政策引才”方面,开展新侨海归双创调研,定制“坪聚计划”22条措施,及时推送政策汇编、政策解读等服务。在“平台育才”方面,依托区海归协会组建“归·家”服务团,创新“3+X”轮值机制,建立“导师库+实训基地+赋能行动”体系,连续四年举办“海归创新创业季”,配套开展海归青年说、行业论坛、项目路演等,吸引海内外近6000名人才参与。在“生态留才”方面,推荐新侨海归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其中坪山区海归协会会长当选省人大代表。
拓展“资源池”多维发力兴侨资
长期以来,坪山区聚焦主导产业,广链侨界资源,构建“以侨引侨、以侨促商”的合作生态。在内引外联方面,依托海外创新中心举办宣传推介、科技创赛、专场路演等,建立“海外技术—坪山转化”快车道,帮助40余个创业项目链接资源。在侨企服务方面, 实施“海纳兴坪·益企同行”计划,联动产业部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护航侨企拉普拉斯新能源从初创迈向上市。在培育转化方面,加强与产业园区、孵化载体合作,推动“基金+孵化器”赋能海归初创企业,支持马峦创谷等载体打造市级留创园。
构筑“辐射带”双线赋能凝侨心
坪山区委统战部与10余家海外侨团常态化联动,线下开展“侨见坪山”系列活动,承接侨领侨团、海外华媒来坪考察交流,举办西班牙巴达洛纳市—坪山城市推介会,促进海内外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线上打造“侨连四海·云聚坪山”数字平台和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教育平台,拍摄坪山新侨海归励志故事,采写多篇宣传稿件获中央统战部、中国侨网等关注报道,让坪山侨界声音“传得开、叫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