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7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侨报

以专业力量助人自助 书写社会治理新范式

日期:05-27
字号:
版面:第A04版:导读       上一篇    下一篇

龙岗区“高级社会工作师工作室”首批成员聘任仪式。本版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社工展览馆。

社工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助人职业,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为弱势群体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目标是实现“助人自助”。截至2025年2月,龙岗区共有注册社工机构10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475名,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1504人、社会工作师742人,高级社会工作师18人。社会工作服务覆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等领域。全区建有11个街道社工站和111个社区社工点,实现“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全覆盖。

龙岗融媒记者 尹萌

自2007年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以来,龙岗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秉承“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思路,开启了社会工作事业蓬勃发展的道路。

从第一家社工机构“摸着石头过河”到10家专业机构、2475名持证社工的队伍建设;从首批49个社工岗位,到覆盖民生各领域的服务体系;从基层实践到参与制定国家级服务标准——龙岗社工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如今,这支队伍已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用温暖服务诠释着“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从零起步 龙岗率先探索社会工作发展路径

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开始受到重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率先探索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龙岗区在这一时期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在社区服务、老年人照顾等领域开展社工服务。

2005年,龙岗区在布吉街道试点成立了首个社区社工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和心理支持。2006年,龙城街道爱联社区、尚景社区设立社工服务站,照护社区孤寡老人、双职工家庭儿童等,但这一时期的社工非持有社工证的专业社工。

2007年,民政部下发通知,确定75个区(县、市)和90个单位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其中包括深圳市南山区、盐田区和龙岗区。随后,深圳市发布《关于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的社会工作运行模式。

龙岗区积极响应,于同年率先成立了“龙岗区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在区民政局增设社会工作科,负责统筹全区社会工作事业,积极培育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

彭东强是深圳市“百优义工”“五星级义工”。在龙岗区民政局指导下,他自学社会工作知识,多次到高校向社工专业师生请教,并学习上海、香港等地的工作经验。2007年12月,彭东强注册成立龙岗区首家社工机构——龙祥社工服务中心。

之后,彩虹、春暖、正阳、至诚等社工机构先后落户龙岗,截至目前,龙岗区共有注册社工机构10家。

2008年,龙岗区印发《龙岗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首次在民政、教育、司法、残疾人4个领域购买社工服务,配备49个社工岗位。龙岗区首批持证社工正式上岗。

2007年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杨丽雅毕业之初一度找不到对口工作。2008年,得知深圳龙岗有社工岗位,她第一时间报了名,成为民政救助领域的一名社工。

作为一线社工,杨丽雅能够深刻感受到深圳市、龙岗区对社会工作的重视。一方面,龙岗区积极开发各领域社工岗位,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标准设置社工岗位采购金额;另一方面,龙岗区大力开展宣传工作,2008年起每年开展“社工宣传周”系列活动,提高社工行业的社会知晓度、美誉度。此外,深圳市聘请香港社工督导,引入香港社会工作经验,助力完善社工人才发展体系。

龙岗区社会工作的一系列举措吸引全国各地的专业人才大量涌入龙岗,本土从事社会服务类工作的专职人员也通过学习培训、职业水平考试,实现持证上岗,社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快速发展

打造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

2008年以来,龙岗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社工服务扩展到企业、医院、社区等,涵盖教育辅导、卫生健康、职工帮扶等领域。

2012年,龙岗区推进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龙城街道紫薇社区服务中心探索形成的“双工一社”运行模式获全区推广。随着龙岗区实现一社区一党群服务中心,“双工一社”逐渐成为各社区的“标配”。

“双工一社”即“社工+义工+社区社会组织”三方联动服务,政府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社工机构统一调配管理社工。社工进驻社区后,通过走访居民、倾听诉求,结合政策指引和社区实际,策划开展服务项目;根据项目需求招募社区义工,带动义工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把控项目开展形式、流程,做好资源保障和宣传推广,从而推动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数量、品质双提升。

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借助社工专业力量,龙岗区各街道各社区纷纷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其中,康乐社区形成“爱心银行”志愿服务模式,为志愿者可持续服务提供机制保障;南坑社区开展“互助成长计划”,促进村改居社区居民素质提升……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社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也得到居民的普遍好评。

除了活跃在社区、学校、医院等领域,还有许多社工专注服务“小众”领域,如临终关怀、社区矫正、禁毒戒毒等。

在龙岗从事禁毒工作长达16年的禁毒社工郭月媛见证了禁毒社会化从零起步,到形成“戒毒康复—救助帮扶—禁毒宣传—协助禁毒管理”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如今,龙岗禁毒社工的服务涵盖戒毒康复服务、帮扶救助服务、宣传教育服务、协助管控服务和政策倡导服务五大类别。

郭月媛所在的龙岗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起草的深圳市地方标准《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于2021年发布,参与起草的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禁毒朋辈辅导员服务社会工作规范》团体标准于2024年发布,为行业提供了可供遵循的标准。该中心打造的“反毒大篷车”相继在全国25个城市落地实施,逾30万人次直接受益。

在政策鼓励、社会认可、人才汇聚等多重利好之下,龙岗区各社工机构在不同领域深耕细作,打造出一批精品项目,对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其中,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发挥在医务领域的专业和资源优势,开发临终关怀、病友互助等精品社工项目,为罹患疾病的特殊困难群众及其家属提供暖心精神慰藉服务,有效缓解医患矛盾。

2008年在龙岗起步的正阳社工,现在发展成为跨越广州、深圳、东莞三市,享誉全国的社工机构。“深圳正阳”十六年来深耕社区与家庭服务,提出近千项治理方案,培育众多社区组织和志愿者,还通过《社区协商治理之路 —— 基于促动技术的社会工作介入》等书籍的出版和专业经验输出,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工人才培养。

2014年,龙岗区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辖区龙祥、彩虹、春暖、正阳、至诚等5家社工机构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同时,先后有龙祥、彩虹、春暖、正阳、至诚、中南等6家机构获评全国百强社工机构、5A级社会组织,连续多年在全市社工机构绩效评估排名前十。

2017年9月,第24届(2017)亚太地区社会工作区域联合会议在龙岗召开,这是该国际会议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龙岗社工从这场盛会中汲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贵经验,同时,龙岗社会工作经验也得到大力宣传推广。

先行示范

立足产业需求探索企业社会工作

龙岗区商事主体数量庞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和职工共同的需求。2010年起,龙岗企业开始引进社工,有效促进职工民生福祉提升、合法权益维护、能力提升与城市融入,成为深圳社会工作的一大品牌。

为了解决企业中人际冲突、劳动冲突及员工生产生活适应性等问题,2010年,位于坪地街道的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与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至诚社工”)达成协议,成为龙岗区首家企业购买社工服务而成立的社工服务站,此举也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企业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2011年10月,全国首届企业社会工作建设论坛在龙岗举办,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授予冠旭电子有限公司“全国优秀企业社会工作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至诚社工成为全国首家企业社会工作实务创新基地。

2012年,龙岗区采取“政、企、社”三方合作的协同机制,引入社会组织,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社工综合服务站”试点工作。这些服务站配备了专职社工,定期为企业提供心理健康、法律意识、安全、职业规划、文明礼仪等培训,帮助调解劳资纠纷,提供专业的劳动关系法律咨询等服务。

龙岗区在企业社会工作方面的探索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2013年,龙岗区承办第二届全国企业社会工作实务发展战略研讨会,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地区”。

多年来,至诚社工受民政部等有关部门邀请,起草、参与32项标准文件制定,累计20余篇专业作品被发表或选用,并编著出版多本专业书籍。至诚社工作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产学研基地,持续为行业贡献理论和实践经验。

政策引领

支持社工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龙岗社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领和支持。2016年,龙岗区出台《深圳市龙岗区深龙社工英才计划实施办法》,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社工人才给予1000元至10万元的奖励,并享受人才安居待遇,以此引进、留住、培养社工人才。

政策实施以来,龙岗区累计资助社工人才910人次,资助金额1393万元。培养中高端社工人才140人,其中高级社工师24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国各县域领先)。社工人才发表专业文章95篇,获国家级荣誉17项。

龙岗社工彭瑶在2024年被评定为高级社工师。她2010年本科毕业后就来到龙岗,累计开展个案160余个、活动200余场。彭瑶专注养老服务领域十年,培养了一支以社工为主导的68人的跨专业养老服务团队,并带领团队开拓了17个社区长者服务站(点),牵头编制了《至诚社工社区长者服务站运营规范指引手册》。

2023年,龙岗区印发《深圳市龙岗区民政专项资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实施细则》,每年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社工人才为龙岗区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在2025年3月28日举办的龙岗区社会工作宣传周主题活动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分享会上,龙岗区以辖区18名在职高级社会工作师为班底,成立龙岗区“高级社会工作师工作室”,并为工作室成员颁发聘书。

近年来,龙岗社工在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的基础上,还探索开展社工课题研究、宣传和学术交流。龙岗区社工机构、社工人才先后参与国家民政部《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2016)》《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2016)》《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2016)》《社会工作督导服务指南(2021)》的制定出台,以及深圳市信访、禁毒、教育、医疗等社工领域服务指南和标准制定;编撰出版《爱与助的闪光——深圳市龙岗区社会工作实践与探索》等社会工作服务专业书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观察眼

破茧成蝶:龙岗社工的治理诗篇

中国社会工作的生长轨迹,恰似一株扎根于改革土壤的藤蔓,在政策春风与人文雨露的交织中攀援而上。龙岗区以“制度破冰、人才深耕、专业淬炼”为墨,在基层治理的宣纸上晕染出一幅“刚柔相济”的现代水墨。

制度破茧——编织政社共治的生态网络。

直面社会发展的需求,龙岗以“党委引航、政府筑基、社会织网、公众共舞”的创新机制,孵化出公共服务的新生羽翼。政府部门退居幕侧,以政策工具培育民间组织的根系;社会组织走向台前,用专业力量推动社会多元一体化发展。

从增设专职部门到构建购买服务机制,从资质认定到督导支持,每一环制度链条都在催化“行政力”与“社会力”的化学反应。当街道与社区的毛细血管被专业服务贯通,基层治理的肌体便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社工行业的生命力,来自于社会工作从业者的创造力。龙岗的智慧,在于将“人才培育”化作润物无声的细雨,既滋养个体的职业信仰,又丰沃行业的生态土壤。阶梯式的成长通道、安居乐业的物质保障、学术与实践交织的培育体系,这些看似冰冷的制度设计,实则是为社工职业精神筑起的温室。

治理之诗——在刚柔之间寻找文明刻度。

从个案服务的涓滴积累,到行业标准的体系建构;从社区实践的微观叙事,到学术著作的宏观书写,每一次跨越都在重塑社会工作的价值坐标。这种从“在地深耕”到“范式输出”的跃迁,暗合着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层逻辑——既需脚踩泥土的务实,亦需仰望星空的远见。

龙岗的社会工作实践,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治理美学的实验。它证明现代社会的治理艺术,既需法律制度的刚性骨架,也需人文关怀的柔软肌理;既需行政效率的精密齿轮,也需社会自愈的有机生态。这种刚柔并济的智慧,在社工介入的每个场景中流淌。

当社会治理的叙事从“管控”转向“滋养”,从“应急”转向“预防”,龙岗模式的价值愈发清晰。那些活跃于街巷的社工,既是社会问题的修复者,更是文明基因的传递者,用专业与热忱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里,培育出人性化治理的绿洲。